宋朝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主,劉娥到底有多厲害?
大傢好,這裡是小編,今天給大傢說說劉娥的故事,歡迎關註哦。
這位"熱度不濟"的人物,便是宋真宗的第二任皇後——劉娥。
劉娥,"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的北宋真宗之後,祖籍山西太原,生於四川樂山。她沒有顯赫的出身,在自幼父母雙亡後更是孤苦無依。後來她被母親的娘傢領去撫養,也沒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所以管傢小姐們所不齒的播鞀(一種類似撥浪鼓的樂器)反倒成瞭其謀生的手段。春去秋來,她成瞭一個以賣藝為生的歌女。
據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記載,劉娥在長大後嫁給瞭一個擅長打制銀器的鄰居龔美。為瞭謀生,龔美又帶著劉娥從蜀地來到京城。結果後來這個傢庭還是沒能擺脫貧困,龔美便打算賣掉劉娥。
碰巧,一個叫張耆的官員看到劉娥美艷動人,便將她帶到瞭當時還是韓王的趙恒面前。一見傾心,趙恒便將劉娥帶回瞭自己的府邸。可趙恒的乳母秦國夫人是個對趙恒要求嚴格的人,不願其耽於享樂,便將劉娥一事告知瞭宋太宗。

宋太宗一紙令下,趙恒也不敢再留劉娥住在府中,可又對這個美嬌娘念念不忘,便將劉娥藏進瞭當初介紹兩人的張耆傢中。張耆見趙恒如此喜愛劉娥,便也對劉娥畢恭畢敬,還為瞭避嫌自己不住傢裡住在別處。而劉娥在張耆傢中一住,就住到瞭趙恒繼位。
不再被限制之後,趙恒將劉娥以美人的身份接入宮中。隻是此刻的後宮,已經因為種種原因滿是妃嬪。劉娥一個沒後臺的人處在中間,也沒法大張旗鼓地爭寵。可劉娥本身又得寵,便接觸到瞭當時同樣受寵的的楊美人,也就是日後的楊淑妃、章惠皇後。劉、楊二人,倒也沒有像一般宮鬥劇演得那樣鬥個你死我活,反倒是成瞭好姐妹,一生相伴。
而在"安分"瞭一段時間以後,遇上當初宋太宗為趙恒選的郭皇後離世,趙恒便想直接將劉娥立為皇後。可是寇凖、李迪等緊抓劉娥出身卑微這點不放,讓劉娥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後位成為泡影。而寇凖等人和劉娥的梁子,便在此時結下瞭。
可劉娥終究還是受寵的紅人。大中祥符年間,劉娥一路坐上瞭德妃之位,在大中祥符五年(1012)更是沖破瞭阻礙成瞭一國之母。
而這,便是劉娥插手朝政的起點。
劉娥"性警悟,曉書史,聞朝廷事,能記其本末"。宋真宗在退朝批閱奏折時,劉娥常陪他直到半夜。所以就這樣在有意無意之間,劉娥逐漸對朝政瞭如指掌。
而趙恒呢,作為一國之君,卻逐漸進入瞭一種瘋瘋癲癲的狀態,開始無心政治。劉娥便順勢接過瞭他的大權,與在朝野興風作浪的"五鬼"制衡。
從大中祥符年間開始掌權,到明道二年(1033)重病,劉娥的功績不可謂不亮眼。首先,她終止瞭由宋真宗一手發動的禍國殃民的"天書運動"。
在劉娥的矯正之下,此前"全國上下如病狂熱"的神道運動終於消停下來,這場給北宋財政帶去巨大損失的鬧劇才得以終止。
其次,劉娥下旨設立瞭益州(今四川成都)交子務,正式推出官方紙幣。如果我們不去看與劉娥有關的歷史,很少有人會註意到她這個女子竟然在中國歷史上留下瞭這麼一筆。所以她至今"熱度"不夠,也確實可惜。

而除瞭這些,曾經卷入黨爭的劉娥實際上也做瞭黨爭的遏制者。雖然在打擊寇凖一派、丁謂一派時劉娥的手段不算光彩,但這對於肅清當時的政治環境也確實起到瞭效果。隻是,劉娥雖戰勝瞭黨爭,卻還是敗在瞭這些臣子面前。
自古後宮不幹政,而呂後、武則天等人卻又給後世留下瞭另一種可能。所以當劉娥坐穩瞭頭把椅之後,也有大臣建議她效仿武則天。我們不知道那些呈上勸劉娥稱帝的奏疏的臣子到底懷著什麼心思,但她應知道,朝中對她不滿的臣子大有人在,就更別說不接受她稱帝的瞭。且幹系國傢大事,稍不甚她便可能"萬劫不復"。所以劉娥對此的選擇也是謹慎又糾結。
最終,她當著群臣的面,撕掉瞭勸她稱帝的奏折。可在參加祭祀大典時,她又穿上瞭龍袍。糾糾結結,好像她自己也拿不定是否稱帝的主意。曾有朝臣質問她,穿龍袍去參加祭祀,那她該行後妃之禮還是行帝王之禮。劉娥默然。
可在她的心裡,無解的何止是該行什麼禮,更有她要不要篡位這個終極問題。
最終,這位插手瞭北宋朝政十幾年的女強人,在彌留之際對著"偷"來的兒子宋仁宗"猶數引其衣若有所屬"。大臣薛奎將這句話解讀為,劉娥不願先帝看到她穿著天子的服飾。而若真是如此,那大概到瞭最後,劉娥也做出瞭自己的選擇。
臨朝十餘年,劉娥留給後世的是一個太平的社會。雖然因為貍貓換太子的一出戲,她被民間描摹成一個奸邪之人。但"內外肅然,紀綱具舉"的天下,還是昭示著這位皇後的付出。
她不是女帝,這世上也隻有一個武則天,但同樣隻有這樣的一個劉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