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為什麼諸葛傢三兄弟分別投奔瞭魏蜀吳?
對三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瞭詳細的文章供大傢參考。
相信喜歡讀《三國》的朋友對於諸葛亮以及其身世背景不會陌生,諸葛亮181年出生於在瑯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宦之傢,在瑯琊諸葛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包括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
不過諸葛亮的父親母親都離世的早,所以諸葛亮才跟隨叔父諸葛玄到瞭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便在隆中隱居瞭起來,後來劉備三顧茅廬之下將其請出瞭山,隨劉備東征西討,在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後諸葛亮則受封成為瞭丞相。

諸葛傢族並不隻有諸葛亮功成名就,實際上魏蜀吳三國都有諸葛傢族的人擔任要職,比如說諸葛亮的一母同胞的哥哥諸葛瑾便是吳國的重臣,曾被孫權引以為“神交”,孫權稱帝後,諸葛瑾更是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除此之外還有諸葛亮的族弟諸葛延,諸葛延則在魏國任職,也曾官至征東大將軍。很多人可能無法理解,一個傢族的人竟然能夠同時在三方勢力做事,而且還擔任要職。這並非是巧合而已,更是一個大傢族的智慧所在,綜其原因有以下三點。
首先第一點,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別的傢族都是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選得好整個傢族都一飛沖天。但是如果選錯瞭就要聽天由命瞭,很有可能會被斬草除根。
大傢氏族總是要考慮到後繼有人,如果將寶都壓到瞭一方勢力的身上,雖然能更好的彼此支持,但正所謂兵敗如山倒,尤其是在亂世之中,一旦山倒瞭。最高的那顆樹往往也是最先折斷的。
但是諸葛傢族卻聰明的選瞭三個老板,正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就算這邊的諸葛倒下瞭,往往另一邊的諸葛就立起來瞭。

這第二個原因也是這三人的性格和能力有關系,諸葛亮是不是出的大才,擁有治國安邦的韜略。而正好劉備需要一個大才來幫他從一無所有開始打天下,諸葛亮一下山自然是奉為瞭座上賓。
而諸葛瑾呢,人如其名是一個比較謹慎比較溫厚老實的人。恰好孫權便是一個守成之主,兩人自然是一拍即合,引以為自己好友。諸葛延是一個能力較為普通的將領,倒不如去地大兵多的魏國,更容易混下去。
最後一個原因,一個大傢族如果全部投身到一方勢力,那麼往往因為勢大更容易被猜忌。比如司馬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司馬懿屢屢被猜忌排斥,正是因為司馬傢勢大,曹操夢見“三馬食槽”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這個夢其實隻是曹操從打心底猜忌司馬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