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戰匈奴劉秀為何不願意出兵?五胡亂華劉秀有責任嗎?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征戰匈奴劉秀為何不願意出兵?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有篇文章題目很奪眼球,叫:《為什麼光武帝劉秀是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
大概意思是南匈奴想聯合劉秀出擊北匈奴,但是劉秀沒答應,而且劉秀把南匈奴遷到漢地,給他們錢讓南匈和北匈奴自相殘殺。
然後到瞭晉朝五胡亂華的那幫人,大多是這些南匈奴的後代,文章的作者據此認為劉秀錯失瞭北征匈奴的機會,又引南匈奴這頭狼入室,所以他是中華的千古罪人。
司馬傢的鍋要劉秀背,完全不顧這中間隔著二百多年,這歷史玩的稀碎啊。

寫文章可以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如評書演員說書那樣:劉秀發十萬大軍,征匈奴去者。
但是現實的戰爭是要打消耗的,需要大量錢糧人員的投入。
漢武帝時候對外作戰,衛青北征匈奴,霍去病封狼居胥。後世說起來是赫赫戰功,但是漢武帝也把文景之治數十年的積累都掏空瞭。
晚年,漢武帝面對大漢王朝的千瘡百孔,不得不下罪己詔。
東漢初年,剛剛經歷瞭天下大亂,穩定下來,群臣中也有人希望劉秀出兵北擊匈奴:
及關東稍定,隴、蜀已清,其猛夫捍將,莫不頓足攘手,爭言衛、霍之事。帝方厭兵,閑修文政,未之許也。
劉秀卻不願意出兵,他為何不願意出兵呢?
東漢剛經過王莽亂政,赤眉軍綠林軍更始政權輪流把天下霍霍瞭一頓,天下千瘡百孔,正需要百廢待興的時候,劉秀面對的是戰後的百業凋零他需要的是休養生息,不是折騰。

建武24年,匈奴內部分裂,南部匈奴人立日逐王比為醢落屍逐鞮單於,建庭五原塞,並向劉秀稱臣。這時候劉秀有兩個選擇,一個就是趁匈奴內亂出兵漠北,一個就是出錢讓匈奴內鬥來到更猛烈些。
劉秀選擇瞭後者,出錢。
劉秀覺得每年拿出點錢,就能讓匈奴打匈奴,何必自己出兵呢?
東漢每年拿多少錢出來呢?
朝廷每年給南匈奴一億七千萬錢,這是漢朝每年收入的四十分之一。
能花錢辦成的事,都不叫事兒。
這錢花的很值:
匈奴爭立,日逐來奔,願修呼韓之好,以禦北狄之中,奉藩稱臣,永為外捍。
況且匈奴兄弟很實誠,覺得大漢皇帝的錢不能白花,於是每年都會給皇帝獻上禮物,一開始是斬獲北匈奴的牛羊,後來劫掠來北匈奴的牲畜人口,到瞭漢和帝時,南匈奴聯手東漢把單於他媽都給抓來瞭。
這說明劉秀真的很秀,優秀。
因為有漢朝廷做後盾,南匈奴有瞭底氣和宿敵北匈奴死磕:
匈奴分破,始有南北二庭焉。仇釁既深,互同便隙,控弦抗戈,覘望風塵,雲屯鳥散,更相馳突,至於陷潰創傷者,靡歲或寧,而漢之塞地晏然矣。
南北匈奴越是仇深似海,互相死磕,漢朝邊境越是安穩和平。

除瞭抗擊北匈奴外,南匈奴在幫助漢朝抗鮮卑,平羌亂中也出力不小,南匈奴成瞭保衛漢朝北疆的一股重要力量。
南匈奴被遷入漢地定居下來後,要服從漢朝中央管束的,漢朝派出匈奴中郎將管理南匈奴事務。
馳中郎之使,盡法度以臨之。
都定居的南匈奴有朝廷管理,即使有人想鬧事,但是跑瞭和尚跑不瞭廟,大漢朝廷有辦法有能力治不聽話的人,所以南匈奴被遷入漢地後,偶有叛亂,但是總上很平穩。
東漢末年,尤其是黃巾起義後,東漢對天下都失去瞭控制,對南匈奴更是無力管轄。
中平四年十二月,休屠各與南匈奴於侵邊,並州大亂。、
中平五年正月,休屠各寇西河,殺西河郡守邢紀。
興平二年,南匈奴入中原參加軍閥的混戰,沿黃河而下,蔡文姬就是這時候被擄走。
建安五年,官渡之戰曹操大勝,建安七年袁紹去世,曹操平定北方,同年南匈奴歸順曹操,文姬歸漢。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拘南匈奴末代單於呼廚泉,把南匈奴分成左、右、南、北、中五部,分別安置在陜西、河北一帶。其中左部帥叫劉豹,他有個兒子名劉淵,劉淵後來建立瞭十六國之一的漢趙。
劉秀對匈奴采取瞭懷柔政策,出錢以匈奴制匈奴,南匈奴打北匈奴,是根據當時形勢做的決策,後來李鴻章師夷長技以制夷大約是源於劉秀的策略。
劉秀怎麼會想到後來出瞭司馬傢這樣奇葩的王朝,司馬傢約束不住匈奴五胡,管人傢劉秀啥事?
這帽子扣得有點大啊。
五胡亂華的晉朝距離曹操平定北方不過百年,當時三分天下的曹阿瞞把南匈奴治的服服帖帖的,到瞭司馬傢咋就玩脫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