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宋朝的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為何起義那麼難成功

宋朝的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為何起義那麼難成功

時間:2020-02-26 08:29:0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很多人都不瞭解宋朝起義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回顧中國歷史,每一次的改朝換代都離不開一個問題:農民起義,基本上每個朝代都不例外,但是唯獨宋朝是一個例外,宋朝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沒有亡於內亂,而是亡於外族入侵的朝代。這倒不是說在宋朝的時候沒有什麼農民起義,相反,宋朝立國三百多年期間,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加起來有四百多次,光看這個數量就足夠恐怖瞭。那這麼多次的農民起義為什麼沒有一次成功的呢?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件事。

說到農民起義,咱們就要先知道為什麼會農民起義。中國有句老話“好死不如賴活著”,但凡能活得下去,是沒有人願意冒那麼大的風險走上起義這麼一條兇多吉少的道路。既然有那麼多的農民起義,肯定就說明在當時,至少農民的生活已經到瞭那種“橫豎都是死,還不如放手一搏”的狀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都熟知的水滸傳裡面的各路好漢,大多數最終被逼上梁山,都是因為這個原因。當然瞭,水滸傳裡的英雄好漢有很多是遭人陷害,但這個也從側面顯示出瞭宋朝的另外一個問題:官吏腐敗。

宋朝時期經濟實力一度達到瞭中國歷史的最巔峰時期,可以說是完全符合“國富”這個概念,但是,雖然朝廷很有錢,但是對於處於社會最底層的農民來說,並沒有受到太多因為國傢富裕而帶來的恩惠。由於土地兼並嚴重,加上各種各樣的苛捐雜稅,在豐收年間還好,一旦遇到天災全傢這一年的口糧就沒有瞭著落,雪上加霜的是當時全國各地天災不斷,全國各地流民四起,農民活不下去瞭,隻能造反,或許還能有那麼一絲活路。

在宋朝 那時候,遇到某地有天災的話,朝廷是不會有什麼賑災的措施的,也不會像清朝一樣開放什麼粥棚,為瞭減少叛亂,宋朝采用的辦法便是直接到遭災的地方去招兵,這樣一來,軍隊一下就補充瞭大量的兵員,使得軍隊裡面“亢兵”的現象非常嚴重,而這也成為瞭宋朝時期的三大難題之一。更神奇的是,那個時代一旦當兵的話還可以攜帶傢眷,這就進一步加重瞭宋朝的軍費負擔,也正是這一個舉措使得宋朝的兵力從建國時的30多萬狂升至後來的常備百萬以上,大量的朝廷兵力也使得農民起義的難度增大。

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宋朝算是中國歷史上比較奇葩的一個朝代瞭,受趙匡胤重文輕武的影響,宋朝自身的軍事實力一直都不怎麼強,所以在面對外部威脅的時候喜歡憑借自己強大的財力來花錢買和平,所以我們縱觀宋朝的很多戰爭就能夠發現,即便是宋朝戰勝瞭但依然會與敵方簽訂一些賠款(或者可以說是賞賜)的條約,希望能夠以此來換取長時間的和平。對外如此,面對國內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也是同樣一個思路,既然造反是因為太窮瞭,活不下去瞭,那我就直接花錢讓你們過上好日子不就可以平反瞭,皆大歡喜?像我們知道的梁山宋江起義,最後不也是受到瞭朝廷的招安,乖乖的做瞭宋朝的馬前卒。

農民起義失敗的原因,除瞭宋朝軍隊數量龐大以及朝廷花錢買和平這兩個原因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還是在於宋朝那數量極大的亢兵。自古以來能進入軍隊服役的基本上都是壯丁,宋朝常年維持的數百萬的軍隊,也就意味著有數百萬的壯丁在軍隊服役,當時宋朝的人口大概在一億人左右,征兵比例在十比一,這個比例就很恐怖瞭,如果再除去老弱婦孺,還能剩下的壯丁基本上就沒有多少瞭,所以即便是在地方上再大的農民起義,嘯聚的人群裡壯丁也不多,雖然同一時期的宋軍戰鬥力確實不怎麼樣,但是宋軍好歹是統一指揮,並且源源不斷,即便用人海戰術也不是農民起義軍所能抗衡的。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各種更加深入的原因,那就不是一千多字可以說的清楚的瞭,不過小編還是寧願宋朝是亡於農民起義軍之手,也不希望是被元朝給滅瞭。元朝統治時期,中原地區的漢人被劃為下等人,還遭到瞭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實在是悲慘至極。如果你對這段歷史有更多更好的看法的話,也歡迎給我們留言,共同探討,一起發掘歷史上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