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王忠嗣:唐朝第一猛將,李光弼郭子儀都是他手下

王忠嗣:唐朝第一猛將,李光弼郭子儀都是他手下

時間:2020-02-26 20:38:0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對王忠嗣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瞭詳細的文章供大傢參考。

王忠嗣,山西祁縣人。父親王海賓官至太子右衛率豐安軍使,以驍勇善戰聞名軍中,公元714年在與吐蕃的武街大戰中戰死沙場。戰後,唐玄宗追贈王海賓為左金吾大將軍。 王海賓戰死時,王訓年僅九歲,唐玄宗見到他以後賜名忠嗣,將他收養在宮中,又讓其陪忠王李亨,即後來的唐肅宗練武學藝。

開元十八年,18歲的王忠嗣離開宮廷,被任命為兵馬使,隨河西節度使蕭嵩出征,參加瞭他軍事生涯的第一次惡戰——玉川戰役。戰前,他偵察到吐蕃贊普正在玉川檢閱軍隊,就獨自率領三百精銳騎兵,乘著夜色發動突然襲擊,斬首上千級,俘虜四千餘人,繳獲牛羊上萬頭,吐蕃贊普倉皇逃命。此戰堪比霍去病800騎兵夜襲匈奴之戰,王忠嗣也因之一戰成名。

天寶三載,即744年,王忠嗣趁突厥大亂之機,再次出兵北進。這次唐軍的打擊重點是實力較強的東方部落。朔方軍進軍神速,直抵薩河內山,一路勢如破竹,攻勢凌厲,一舉擊破突厥東部軍事力量。至此,曾經稱雄北方一百餘年的突厥汗國終於退出瞭歷史的舞臺。這場前後延續達百年的戰爭,最終以大唐帝國的勝利而告終。

天寶五年,746年,唐玄宗命王忠嗣兼任朔方、河東、河西、隴右四節度使。當時四鎮兵力總共有26餘萬人。一人佩四鎮之印,掌控萬裡邊疆,勁兵重鎮,這在大唐帝國的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王忠嗣手握重兵後,“以持重安邊為務”,從國傢大局著眼,不再輕啟戰端。他還註重發現栽培人才,名將哥舒翰、李光弼、郭子儀和李晟都曾是王的部屬。然而,王忠嗣因為幼年時與忠王李亨的關系太過密切,不知不覺就陷入到瞭宮廷爭鬥之中。

當時,唐玄宗廢掉太子後,由誰繼任成為關鍵,其中武惠妃之子李瑁可能性最大。李林甫勾結武惠妃,為瞭打掉李亨的外援,暗中命令濟陽別駕魏林誣告王忠嗣,聲稱自己過去在擔任朔州刺史,王忠嗣任河東節度使時,王忠嗣曾經說:“早年與忠王在宮中一起生活,我願意尊奉太子。”

唐玄宗大怒,召見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詳細審訊,幾乎被陷害致死。經過哥舒翰等人苦苦求情,王忠嗣仍被貶為漢陽太守。第二年,王忠嗣就在悲憤中去世。王死後僅6年,安史之亂就爆發瞭,安祿山叛變的軍隊其中有一部分還是王忠嗣當年指揮過的部隊。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