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趙德芳為什麼被稱為八賢王?背後是什麼原因?

趙德芳為什麼被稱為八賢王?背後是什麼原因?

時間:2020-02-26 20:45:0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對趙德芳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瞭詳細的文章供大傢參考。

宋太祖趙匡胤死的時候隻有五十歲,當時他有兩個兒子,都已成年。長子德昭當時25歲,次子德芳當時十七歲。但直到宋太祖死時,兩個兒子還都沒有封王,反而是太祖的兩個弟弟趙光義和趙光美都已封王。

因為太祖是突然暴崩而亡,而且當時才五十歲,應該是事先沒有想到會出現這個結果,所以生前沒有立太子,也沒有看出來想以誰為接班人。這種情況下,太祖突然撒手人寰,就給瞭其他人發揮的空間。

率先發揮的是當時的皇後宋皇後。正常來說,既然太祖沒有立儲,那麼當然應該按照嫡長子的習慣,長子德昭的排序在前面。但得到太祖死訊之後,宋皇後的第一反應是,讓太監王繼恩出宮,去找太祖的小兒子德芳入宮,也就是要讓德芳繼位,把德昭晾在一邊。

宋皇後為什麼這麼幹呢?因為當時她也才隻有24歲,比德昭還小一歲。所以,如果德昭繼位當皇帝,她可能會覺得自己一方面是比較尷尬,另一方面則是不利於她幹預朝政。德芳年齡比她小,如果當皇帝,她當皇太後,就沒那麼尷尬瞭,她也可以保持一定的幹預朝政的空間。

但是王繼恩出瞭宮之後,並沒有按照宋皇後的命令去找德芳入宮,而是直接去瞭晉王府,找來瞭太祖的弟弟晉王光義。為什麼呢?因為晉王早就在為奪嫡做準備瞭,當然要收買一些關鍵的人,王繼恩就是被收買的對象之一。

所以,晉王一入宮,宋皇後就知道完瞭。晉王能這麼快入宮,比德昭和德芳都更早入宮,隻能說明他的勢力在宮中已經很大瞭,太祖和宋皇後事先完全沒用察覺,也沒有做任何預防。當然,反過來說,也可以手是太祖仁厚,完全沒想到自己的親弟弟會有這種想法。

正常情況下,即便是晉王先入宮,宋皇後也應該裝作鎮定的樣子,先和他鬥爭一下,比如馬上再派人找來宰相等重要的大臣,一起商量一下應該立德昭還是德芳為帝。但宋皇後連這個反應都沒有,就直接繳槍投降瞭。

晉王繼位之後,是為太宗。過瞭幾年,雍熙北伐失敗,德昭隨軍前往,宋軍大亂,找不到太宗瞭,軍中有人想立德昭為主。回到汴梁,德昭進言說,雖然北伐失利,但是還是攻下瞭太原,滅瞭北漢,這個功還是應該賞的。太宗大怒說:“待汝自為之!”德昭驚懼,回傢就自殺瞭,時年僅二十八歲。後來經過屢次追贈,被追封為秦王。

德芳也就是後來在包公案、楊傢將等演義小說裡經常出現的八賢王,實際上在太宗登基六年後就病逝瞭,時年隻有二十三歲,隻比德昭多活瞭兩年,但死的時候年齡還沒有德昭大。同樣是經過屢次追贈,德芳才被追封為燕王。

太祖相對而言比較仁厚,在民間的形象更好,太宗的形象就比較糟糕一些。所以,太宗繼位之後,民間傳言中對德昭和德芳比較同情,以至於有瞭所謂的賀後罵殿的傳說,德芳也因此而被封為八賢王。而且,因為德芳是宋皇後確認的繼承人,所以很多傳說就被附會到瞭德芳頭上,而德昭作為長子,反而沒在民間留下什麼傳說。

北宋末年,金軍南下,東京汴梁的太宗一系宗室全部被俘,隻有徽宗不太待見的九兒子高宗逃瞭出來,跑到杭州,保住瞭江南的半壁江山,建立瞭南宋,延續瞭趙氏國祚。但高宗僅有的一個兒子早早夭折,沒有瞭兒子,最後從宗室中選擇繼嗣。

當時奉高宗之命到民間選擇繼嗣的是德昭的後人,但選出來最後登基為帝的孝宗,卻出自德芳一系。南宋的皇室基本上就在太宗一系後人中,但實際上全部出自德芳一系,還是沒有德昭一系什麼事。

民間傳說自然有許多附會之說,但絕大多數也是有點來由的,並不完全是空穴來風。

德芳的八賢王雖然不是從太宗手中爭來的,但是南宋如果從1127年高宗登基算起,到元朝攻入臨安滅亡南宋的1276年為止,南宋國祚總共150年,除瞭宋高宗的35年,其餘的115年全部在太祖一系。也就是說,南宋接近八成的時間確實是德芳一系在當皇帝,所以八賢王的說法也就不奇怪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