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萬歷皇帝3年未上朝為何明朝不垮?萬歷為何要“摸魚”?

萬歷皇帝3年未上朝為何明朝不垮?萬歷為何要“摸魚”?

時間:2020-02-28 08:20:3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萬歷皇帝3年未上朝為何明朝不垮?下面小編為大傢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現代人將上班偷懶、不好好幹活的行為稱為“摸魚”,源自成語“渾水摸魚”。其實,摸魚有可能是人的本能。因為不但上班族會摸魚,就連古代的皇帝也對摸魚情有獨鐘。明朝萬歷皇帝,更是斷斷續續摸瞭34年魚。

如果在摸魚屆頒發獎章的話,萬歷皇帝一定能得到一塊大大的金牌。

萬歷皇帝,即明神宗朱翊鈞,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生於1563年。1572年,他父親明穆宗駕崩,還不滿10歲的朱翊鈞即位。萬歷皇帝即位之初,在一代名臣張居正的輔佐下,實施萬歷新政,采取瞭“考成法”“一條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明朝的經濟社會出現瞭較大的發展,史稱“萬歷中興”。

1582年,張居正病逝,萬歷皇帝從此開始親政。萬歷皇帝親政之初,尚能保持對朝政的興趣,頗有一番勵精圖治的景象。但沒過幾年,萬歷皇帝就開始摸魚瞭。從1586年到1620年,長達34年間,萬歷皇帝很少上朝接見官員,整日藏在深宮中不理政事,不履行一名皇帝的基本職責,即“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

由於萬歷皇帝幾十年不上朝接見官員,以至於許多大臣,連皇帝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內閣首輔李廷機打算辭職,寫瞭123份辭職報告,都如石沉大海,杳無信息,最後李廷機直接炒瞭萬歷皇帝的“魷魚”,回到瞭福建老傢。

萬歷皇帝為什麼要摸魚瞭?

一是萬歷皇帝的身體不好,又沉湎於酒色之中,導致身體更加虛弱,每況愈下。萬歷皇帝摸魚之初,隻有23歲,他卻以“頭暈眼黑,力乏不興”為由,長期請假不上朝。到後來,萬歷皇帝豈止是不上朝,連祭祀太廟這樣重大的儀式都沒法親自參加。

二是受“國本之爭”的影響。為瞭立太子一事,萬歷皇帝與大臣們爭執瞭十餘年,君臣嚴重不和。眾所周知,明朝的大臣都很有骨氣,經常在朝廷上指著皇帝的鼻子,毫不留情地罵。大理寺左評事雒於仁上《酒色財氣四箴疏》,直截瞭當地罵萬歷皇帝是是酒鬼、色鬼而且還貪財。相比之下,海瑞都算很溫柔瞭。萬歷皇帝奈何不瞭大臣們,隻好退避三舍,大傢都不見面好瞭。

不過,奇怪的是,萬歷皇帝雖然長達34年不理朝政,但整個政權系統仍然在有序運轉之中,國傢沒有陷入崩潰狀態——你換成康熙皇帝、乾隆皇帝34年不理朝政試試?不僅如此,34年間,明朝還在著名的萬歷三大征中取得瞭勝利。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方面,是明朝有一套運行良好的文官體系。內閣與六部各司其職,以票擬的方式,將命令或者批復從紫禁城發出來,通過四通八達的驛站,發送到全國各地,得到貫徹落實。

有人問瞭,如果內閣擅作主張,將皇帝架空瞭怎麼辦?沒關系,內閣的票擬,必須經過司禮監批紅後,才能發出去。這就意味著,內閣與司禮監互相制約,誰也不能一傢獨大,頗有現代社會“分權”的意味。

如此,便形成瞭明朝特有的監閣體制。在這個體制下,內閣和司禮監各司其職,又互相牽制,保證瞭皇權的集中和正常運行。

另一方面,萬歷皇帝雖然身處深宮,卻並沒有撒手不管。每到發生重大事件時,萬歷皇帝仍然會參與其間。

比如,晚明歷史上著名的梃擊案發生後,萬歷皇帝感到事情重大,便在25年後第一次召見大臣,宣佈命令,給這一事件畫上瞭句號。比如,萬歷三大征中,也有萬歷皇帝發號施令的記載。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