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和呂四娘的傳說是怎麼樣的?雍正之死跟她有關嗎?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雍正和呂四娘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就算你沒有看過《雍正王朝》,雍正皇帝這個人你可能也是聽說過的,如果忘瞭,那就該把歷史老師發配寧古塔。
雍正這種領導屬於不茍言笑,雷厲風行,殺伐果斷的那種類型,隆科多和年羹堯都是對雍正能夠登上皇位立下汗馬功勞的人,這在明朝叫做“不世之功”,但把這兩人說拿下來就拿下,不帶一點仁慈和拖泥帶水,一套漂亮的掃地腿,完事,收功。

做領導需要的就是這種魄力,在任何時候對敵人的仁慈都是對自己的殘忍。
清代以來文字獄繁盛,為瞭鞏固自己的統治,雍正朝沒少幹這種事,民族感情被傷害瞭是真的,但效果很是顯著,不管過程如何,成功瞭就是歷史的書寫者。
說“舉頭三尺有神明”隻是弱者的慷慨之詞,三尺之上是否有神明不得而知,中國人喜歡講報應輪回,雖然真正實現的時候很少,但總有那麼一兩件事讓人喜歡和它扯上關系。
“呂留良案”似乎就像是對雍正的一個天道報應,呂留良是明末清初的人,對明朝的滅亡肯定是有感情的,雖然嘴上天天喊反清復明。但無奈不過一介儒生,身不能批鎧甲,手不能拿彎刀,也隻能嘴上喊喊幾嗓子,好歹讓人知道是個大忠臣。
清朝讓他出來做官,不做,這是底線和原則,雖不能上陣殺敵,行動好歹要做出表率。活瞭一輩子沒幹出什麼名堂,康熙二十二年(1683)終於兩腿一蹬,去瞭。

自己雖是碌碌一生,但卻教瞭一大群弟子,算是半個“桃李滿天下”吧。林子大瞭,什麼鳥都有,就像班上總有那麼兩個調皮搗蛋的學生。那位叫曾靜的爺覺得自己該扛下老師的大旗,於是找瞭一個瘋子到大街上散播謠言:“川陜總督嶽鐘琪要造反瞭。”
這一年嶽鐘琪才剛剛上任,三把火還沒燒下去,人傢先燒瞭起來。
做完這件事,曾靜又寫瞭一封信策反嶽鐘琪,隻因他是嶽飛二十一世孫,這麼一個愛國將領的後代,換做是我也要策反他。無奈一朝天子一朝臣,老祖宗愛怎麼幹那是他的事,兒孫自有兒孫福,拿老祖宗來壓人就是你曾靜的不對瞭。
嶽鐘琪轉過身就屁顛屁顛把這封信上交給瞭大領導雍正,寫瞭幾個鬥大的字“與我無關”,大領導一看,正是用人之際,不管真假先拖住再說,也回瞭幾個鬥大的字“愛卿不必擔心”。嶽鐘琪一看大領導這麼信任,架不住要效忠一番。
回身又把曾靜給抓起來送到京師去瞭,雍正派人審問瞭一番後,發現此人不過是個帶路黨,背後的幕後主使是那早已入土的呂留良。於是將呂留良的書籍作品全都燒瞭,後代殺的殺,流放的流放,墳頭上的草還沒有長起來,呂留良又被刨出來鞭打瞭一頓。

都說百密終有一疏,呂留良有個孫女叫呂四娘正好在安徽乳母傢度假,13歲的小姑娘聽說全傢被雍正給抄瞭,立馬開始黑化,變身復仇女神。當下就刺破手指,血書“不殺雍正,死不瞑目”,於是終日勤學苦練武功,多年以後,終成一代女俠。
背著一把磨瞭好多年的劍一路北上,借著雍正選妃的時機,打扮一番後也落得個亭亭玉立。到底是鄉下出來的姑娘,身上有一股淳樸自然的靈氣,進而一路過關斬將,被送進瞭雍正的寢宮裡。
結果運氣還好,雍正翻牌子一翻就是她,梳洗一番後悠哉悠哉就往呂四娘所在的寢宮去瞭。月黑風高夜,正是殺人時,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駕崩,據說連腦袋都不見瞭,紫禁城內外震蕩,雍正離奇死亡的消息像蝙蝠似的飛到全國,從此江湖上留下一個呂四娘的傳說。
但傳說歸傳說,就像孫悟空隻是黔靈山的一隻金絲猴。且不說清代皇帝臨幸嬪妃時,嬪妃們會事先洗白白,然後扒個精光,裹進毯子裡跟個木乃伊似的送到皇帝那裡去。
光是政審這一關就先把她給刷下來瞭,畢竟往祖上查三代,一看罪人呂留良的孫女,不把你抓起來送給披甲人為奴就算萬幸瞭,成分本身就不好,哪裡還有可能把她往皇宮裡送。

但老百姓畢竟有顆玻璃心,讓雍正這麼一個狗皇帝得意一輩子誰心裡都不爽,所以就有瞭超人,有瞭呂四娘。雍正死的奇怪,《清世宗實錄》記載說,前兩天(八月二十一日)雖然生病瞭,但還在正常辦公呢,結果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十三日就一命嗚呼瞭。
其實這沒什麼奇怪的,雍正是清代最勤勞的皇帝之一,比自己的老父親康熙帝隻好不差,他父親康熙忙裡偷閑還跑到江南去玩瞭幾回。江南詩人開心吶,寫瞭一首詩獻給康熙,康熙也很開心,就回瞭一句詩,結果被人傢私底下嘲笑沒有文化。
後來這事被雍正知道瞭,把這人揪出來抄傢滅族,腦袋在菜市口一掛就是十年,他就是年羹堯的幕僚汪景祺。
但人傢雍正對旅遊不感興趣,花花草草有什麼好看的,紫禁城內外的風景它不香嗎?
不喜歡修宮殿,也不喜歡縱欲,唯一的愛好就是批折子,批折子。所以年羹堯這個打仗雖然厲害,但是沒什麼文化的將軍,明明想贊揚雍正“朝乾夕惕”,意思大領導從早到晚忙於工作,很勤快。

但是年羹堯兵器摸久瞭,不會握筆桿子,結果把“朝乾夕惕”寫成瞭“夕惕朝乾”,意思雖然沒變,結果被大領導抓住錯誤罵瞭一頓,不久以後就一命歸西,所以說拍馬屁是個技術活。
工作狂雍正生瞭病還沒日沒夜的工作,不死才怪。那些在網吧連續奮戰的玩傢們都有猝死的先例,何況雍正這麼一個皇帝,沒日沒夜的處理國事,鐵打的身子也禁不住這麼用。
話說回來,清代的皇帝確實勤快爭氣,明朝除瞭朱元璋和朱棣能一較高下,朱棣以後的皇帝是一個比一個不靠譜,老朱傢也不知道是個什麼基因,似乎都不喜歡當皇帝,但凡能夠像人傢清代皇帝那樣勤快一些,退一步說,能像人傢那樣端正一些,估計也不會落得個讓崇禎上吊的結局。
既然連老朱傢的後代們都不把老祖宗當楷模,自然也不能怪嶽鐘琪不甩老祖宗嶽飛的帳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