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改革的措施有哪些?為什麼說王莽是“穿越者”?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王莽改革的措施有哪些?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關於王莽是穿越者的說法,可以說已經是網絡上的一個“老梗”瞭,最初隻是一些視頻制作者為瞭吸引網友眼球拋出的說法而已,添油加醋的評說王莽改制,結果一傳十,十傳百,漸漸的讓王莽穿越的說法在很多網友的心中根深蒂固。王莽為何被眾多網民調侃為穿越者呢?王莽改制中的各項措施真的很超前嗎?

誠然,王莽改制的過程中,確實制定瞭很多在那個時代裡另類的政策,在很多人看來,一些政策似乎是超前瞭上千年的時間,所以將王莽調侃為穿越時空的人物。不過隻要仔細的研究一下王莽改制中的主要政策,就會發現改制中的大部分措施其實都是仿效古制,並沒有多少史上第一次。

首先,王莽改制的第一項措施就是實行“王田”,“私屬”制。
西漢後期,土地兼並十分嚴重,為瞭逃避賦稅和徭役,大量的自耕農失去土地,依附於豪強地主,成為部曲、傢丁。豪強地主越來越膨脹,國傢卻陷入瞭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為瞭解決愈演愈烈的土地兼並和奴婢問題,王莽根據《周禮》的井田制度,實行“王田制”和“私屬制”。更名天下田為“王田”,土地國有,私人禁止買賣。而奴婢為貴族傢庭的“私屬”,禁止買賣。

不難發現,所謂的“王田”不過隻試圖恢復奴隸社會的“井田制”,又一次打出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口號而已,這和今天的土地制度並非是一碼事。至於奴婢“私屬”,也隻是禁止買賣奴婢而已,並非釋放奴婢。而一些自媒體人把“王田”和“私屬”視為土地公有和解放奴隸隻能理解為偷換概念,純粹是博人眼球而已。
其次,王莽改制的第二項措施就是實行五均,賒貸及六筦(管)。
為瞭穩定市場,調控物價,王莽在經濟領域也實行瞭改革。所謂五均政策,就是在長安和洛陽、邯鄲、臨淄、宛城、成都等全國的五大都市設立五均官。在市場上商品價格比較高的時候,就出售庫存的商品,以降低物價,在商品價格比較低的時候就庫存物資。所謂賒貸政策,指的是政府向民間辦理貸款業務,規定貧民遇到喪葬、祭祀、經商的情況,如果沒有資金,可以向政府貸款,祭祀和喪葬在一定時間內歸還本金即可,經商則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至於六筦(管),說白瞭就是國傢收回鹽、鐵、酒、鑄錢等權利,征收山澤稅。

五均政策,類似於與現在宏觀調控,在一些網民的眼中似乎就是穿越的證據之一,其實這並非什麼新鮮玩意。戰國時期的李悝變法實行的“平糴法”就有類似的嘗試,政府在年成好的時候以低價收購糧食,到瞭災年以平價出售,防止商人投機倒把、破壞市場。王莽雖然未必是直接學習前輩的政策,但是要說五均政策是什麼穿越的證據,那李悝又是從哪個時代穿越到戰國的呢?再看賒貸政策,也並非是歷史上的首創,豪強富商早已有高利貸的先例,王莽實行賒貸政策,根本目的也並非是幫助貧困百姓,隻不過將政府的財政收入拿來投資國傢的貸款而已。至於國傢經營某些行業,也並非是王莽的獨創,漢武帝時期,西漢政府就已經全面壟斷鹽、鐵等行業。

第三,王莽改制的另一個重點是改革幣制。
幣制改革是王莽改革中比較重視的項目,但是也是最失敗的改革之一。王莽前後進行瞭三次幣制改革,但是由於改革完全是破壞正常的市場規律。改革的初衷是將鑄錢的權力收歸國傢,統一市場上各種各樣的錢幣。但是在改革中“小錢換大錢”,貨幣價值的比例不合理等問題破壞瞭原有的經濟規律,大量的貪官污吏利用幣制改革,趁機盤剝百姓,大發橫財。
最後,王莽改制的又一個重頭戲是統一度量衡。
在統一度量衡的過程中,不得不說,新朝的度量器物,傳世較多。新朝的度量器物基本上構成瞭完整的度量衡體系,為後世很多王朝承襲沿用。在一些人看來,這些度量器物似乎也是王莽穿越的證據。除此之外,王莽改制中還沒事找事的改變瞭很多地方的地名,大量的新地名造成瞭嚴重的社會混亂,讓很多官員都不知道地方的名稱,完全是制造混亂。

不得不說,王莽改制中,確實有一些政策是那個時代很“另類”的措施,但是平心而論,絕大多數的措施都是參照前人的經驗制定的,至於某些所謂的措施很超前,也談不上多麼先進,也無法實施。“王田”制的實施沒有讓無地的流民得到土地,更是得罪瞭原本支持王莽的地主階級,沒過幾年就下令廢止。“私屬”制也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奴婢的問題,對下層人民沒有任何吸引力,反而讓看到瞭希望的人民又一次失望。經濟領域的各種改革不僅沒有挽救危機,反而破壞瞭原有的市場規律,也得罪瞭豪強富商。加上王莽登基之後,好大喜功,再次對周邊少數民族發動戰爭,使得社會矛盾更加激化,國傢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改革沒能扭轉不利的局面,王莽建立的新王朝最終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走向瞭滅亡。

總的來說,王莽改制是西漢王朝後期,統治階級的一次自我調整,本來的目的是重新調整利益,改善下層民眾的生活,挽救社會危機。但是由於多項措施治標不治本,沒有從根本上改善民生,反而還損害瞭豪強地主們的利益,朝令夕改,讓政府喪失瞭公信力,最終鬧到瞭想要爭取的階層還是不支持自己,原本支持自己的人成為瞭反對者。古往今來,任何一場政治革新都無非是為瞭國富民強,挽救危機,隻要是改革就必然會損害一些人的利益,同時讓另一部分人群受益,改革是否能夠成功,關鍵在於受益者更多還是利益受損的人更多,如果改革的目的是正確的,就一定要進行到底。王莽改制失敗的教訓告誡後人,應該革新時政的時候即必須痛下決心,決不能畏首畏尾,一旦社會問題積重難返,就算是“穿越者”來進行改革,照樣無法挽回這個王朝滅亡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