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曾國藩留下的十六字傢訓是什麼?曾國藩是個怎麼樣的人?

曾國藩留下的十六字傢訓是什麼?曾國藩是個怎麼樣的人?

時間:2020-02-29 17:10:0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曾國藩是個怎麼樣的人?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曾國藩是晚清時期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但也是晚清極具爭議的人物,拋開他的功名成就,最讓人熟知的便是曾國藩的傢書。他曾留下十六個字的傢訓:

“傢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他對傢人的教育與訓誡讓他的傢族受益匪淺,後人也十分贊賞他的治傢方略,直到現在,眾多傢庭仍然在學習與踐行他的傢訓。

曾國藩出生於普通的耕讀傢庭,但他自幼好學,聰明且勤奮的他14歲便能熟讀讀《周禮》《史記》文選,在道光十八年(1838)中進士,開始他的仕途之路。因為曾國藩從平民通過勤勉逐漸步入仕途,並一直穩步上升,他深知勤勉的風氣對於自己的發展和傢庭的繁榮是極其重要的。所以他特別強調“勤以持傢”,這裡的“勤”既是指勤儉,也指勤勉。

曾國藩一方面要求傢庭成員克勤克儉,要主動參與勞動,自己做好傢務,不能因身處富貴人傢就安於享樂,更不能鋪張浪費。他希望傢族成員能養成勤奮、勞動的習慣,因為這對一個人的生活有巨大的影響。另一方面他要求傢庭成員勤勉好學,要主動的閱讀聖賢的經典著作,學會主動學習才能走好人生路,也要求傢人要養成早起的習慣,傢族內萬萬不可有松懈之風盛行。

曾國藩提出來這些理念,要求傢族長輩要勤於言傳身教,要親自教授後輩知識與道理,曾國藩自己更是一絲不茍的言傳身教。比如他的二兒子曾紀澤喜歡西方社會學,三兒子曾紀鴻則喜歡數學和物理學,曾國藩雖然對此一竅不通,但他仍盡全力去瞭解,給孩子一些學習心得與見解。他的兒子也是深受他的影響,常常親自教授子女英語、數學、書法等,無論再忙都會抽時間陪在子女身邊,言傳身教幫助他們成長。

曾國藩除瞭強調“勤以持傢”,還強調“和以治傢”,更是以此為傢族宗旨,他認為治理傢族最重要的就是傢庭成員要謹遵人人孝悌的原則。

對父母長輩要感恩尊敬,盡贍養義務隻是最基本的本分,對待兄弟姐妹要和睦友好,同輩間的和諧融洽是傢族穩定繁榮的基石。在曾國藩的傢書中,他寫給自己弟弟的信件為最多,可見他對同輩間關系的重視,對傢族和睦的重視。

曾國藩有段著名的評論,說傢庭興旺的規律是:天下官宦之傢,一般隻傳一代就蕭條瞭,因為大多是紈絝子弟;商賈之傢,也就是民營企業傢的傢庭,一般可傳三代;耕讀之傢,也就是以治農與讀書為根本的傢庭,一般可興旺五、六代;而孝友之傢,就是講究孝悌的、以和治傢的傢庭,往往可以綿延十代八代。從這段評論可以看出曾國藩對於如何治傢的理念,讀書勤勉固然重要,但隻有講孝悌、傢庭和睦的傢族才能傳承,傢族才能繁榮,才會有人才湧現。

曾國藩除瞭在傢庭治理有自己的心得,並且身體力行一絲不茍外,在外交友處世也有自己的原則。他認為交友要交能互相溝通建議之友,要能聽他人之意見,集思廣益從而提升自己。更認為交友要正直,無其他不利私心,認為交友要做到

“推誠守正,委曲含宏,而無私意猜疑之弊”

這一原則。身居高官的曾國藩認為為官者,要以錢少為好,因為做官而獲利是萬萬不可取的,更認為做官的第一要義是耐煩,能靜心做事而不浮躁謀官是做官要遵守的原則。而在自己的功名成就上,曾國藩則用“淡”一字來闡述,認為

“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

,富貴功名之事成立與否,多為天意,一概一笑而過,靜心做事才為要緊。

曾國藩的治傢與處世交友理念,他言傳身教的影響著整個傢族的人,在他的影響下傢族後輩湧現出眾多有才能的人。其大兒子曾紀澤,為清代著名外交傢,曾先後出任駐英、法、俄大臣,在回收伊犁等外交事務上都有重要貢獻。二兒子曾紀鴻,曾任兵部武選司郎官,但不熱愛仕途而酷愛數學,而且自學成才,著有《對數評解》、《圓率考真圖解》、《粟佈演草》等數學專著,為近代著名數學傢。其孫子曾廣銓任兵部員外郎,後官至外務部左丞;孫子曾廣鑾則督察院左副都禦史;曾孫子曾約農,則為教育傢,後來成為東海大學在臺復校後首任校長。曾國藩的傢訓對整個傢族的影響可謂是深遠,勤勉好學的風氣一直在傢族中延續,傢庭團結和睦更為人所稱贊。

曾國藩作為晚清的重臣,或許他的從政舉措富有爭議,但他治傢方略與處世之道則被眾人贊揚。和以治傢、勤以持傢的傢訓,警醒著他自己和訓誡著後代,他的傢訓現今仍有很多都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