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子和皇帝有什麼區別 兩者之間地位誰更高
對天子和皇帝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傢參考。
中國華夏的稱帝有一個很正經的流程,秦末戰火燒毀瞭太多的典籍,導致漢初都沒能有一套按照周禮的登基大典,劉邦稱帝儀式就被一些人不斷詬病,後面有叔孫通七拼八湊又自己臆想搞瞭一套漢室禮,然後叔孫通這個儒傢的一份子被罵瞭千年。
在中國華夏成為最高也是合法的統治者有很嚴格的流程,稱帝隻是宣告成為國傢的統治者身份,比稱帝更應該得到重視的是登天子位。

在那個流程之中,必須是先登天子位,預示著得到上天的承認,然後才是舉行稱帝儀式。要僅是稱帝而沒有登天子位,或是先稱帝再登天子位,要麼是割據政權要完蛋之前的瘋狂,要麼就是純粹在搞笑。

中國華夏敢隨隨便便稱帝的人不少,可是真沒有太多人敢隨意登天子位,尤其是一些在亂世中得勢的人,他們不管是英雄還是梟雄,走的流程就是先稱王,隨後根據情勢的發展再走其它的流程。
割據政權之所以沒敢隨意登天子位,那是他們清楚自己究竟是怎麼回事,天子位是一種權力天授的表示,另外一層就是想成為天子也要看別人承不承認,別人不認可皇帝身份沒什麼,可要是登天子位又不被承認可,後果絕對比不被承認帝位嚴重。
雖然有因為迷信的關系怕老天爺震怒,但事情真的沒有那麼簡單。

一些人可能不清楚既然是皇帝瞭,為什麼又要搞出一個天子的身份出來,必須說的是皇帝是皇帝,天子是天子,皇帝是統治者沒有錯,天子卻是中國華夏一族族長的專用詞。
中國華夏的統治者必須要有兩種被承認的權威,如果說皇帝是外在的話,天子就是核心。皇帝有治理國傢的權力,天子則是管束萬民必須要有身份,律法管不著的地方,身為族長處理族人還要什麼法?尤其是在華夏這種有特殊文化的地方,族長等於傢長,那種情份真不是那麼好說明白的。

想要登天子位,某個王朝的第一代創業者要是沒統治華夏舊地全境,真不敢也沒那個臉去登天子位,倒是隨後的繼承者不用有那個顧慮。
諸夏很早以前就有天子,不可考究的夏朝雖然是王爵,可另一層身份就是天子,商朝同樣,到周室乃至於是後面的歷朝歷代皆是,因此其它或許出現瞭斷層,“天子”在華夏的王朝真的沒有過斷層,是一直被延續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