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官員微服私訪有多危險?被騙後亮出身份都沒用!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清朝的官員微服私訪有多危險?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大傢都知道,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很多皇帝都有微服私訪的習慣。尤其是在清朝,康熙、乾隆這兩位皇帝,更是經常到民間走訪。正所謂上行下效,皇帝都微服私訪,下面的官員又豈會整天在廟堂高坐呢?所以很多官員也自發到民間訪問疾苦。沒想到,其中一位官員卻險些把自己的命給搭瞭進去。
今天陜西的銅川市,在清朝時為同官縣,是煤炭的主產區之一,當年號稱“煤稱上品,實冠西北”。而也正是因為煤炭儲量大,所以當時遍佈黑煤窯。一些礦主為瞭獲得巨額利益,便夥同當地的地痞流氓或土匪,將一些外地人或本地流浪漢抓到煤窯當奴工。豫西人將這種騙人下窯的行為稱為“牽牛犢”,山西專門吃這路的人販子則被稱為“碾子”。

據民國《同官縣志》裡的《礦業志》記載,清朝乾隆年間,有一位四品道臺到同官微服私訪。由於他是外地口音,所以一說話便引起瞭“碾子”們的註意。為瞭將這位道臺大人騙下窯,“碾子”們又是請客吃飯,又是噓寒問暖,搞得道臺還以為當地民風淳樸到瞭這般狀態。就這樣,這位四品大官被人販子賣入瞭黑煤窯。
道臺一看上當受騙,立刻亮明身份,要礦主放他出去。礦主也是黑白兩道通吃的主,雖然認出瞭道臺,但是擔心道臺回去後報復自己,索性裝作不認識,讓道臺沒白天沒黑夜的幹活,直到累死為止。在掙紮瞭幾番後,道臺也看出瞭礦主的心思,便不再叫喊,而是抓住一切能吃飽飯的機會。隻有活下去,他才有機會出去。

那道臺就這樣放棄瞭?還不至於。他畢竟是念過書的人,所以很快便想出瞭辦法。那就是在煤炭上用血寫下自己的名字。但當時教育普及程度不高,普通老百姓不識字。再加上煤炭黑乎乎的,名字也不太顯眼,所以一直沒人來解救道臺。直到三年後,同官知縣在燒炭時看到道臺的大名,這才引起瞭警惕。原來,在官面上,道臺已經離奇失蹤三年瞭。

後來幾經摸索,同官知縣才找到道臺,將他解救出來。而黑煤窯用奴工的事,不僅發生在底層百姓和中層官吏之間,甚至還驚動瞭嘉慶皇帝。據《清實錄》記載,在嘉慶四年,嘉慶皇帝就下過一道口諭,要求順天府會同步軍都統衙門查封西山等地的黑煤窯。還特別提到“西山煤窯,最易藏奸。”因為他聽聞“該處竟有匪徒名為水工頭者,往往哄誘良人入窯,驅使殘惡致斃。”所以下令要嚴懲黑煤窯。可見,在歷朝歷代,掃黑除惡都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