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敖漢部蒙古為何與清朝通婚54次?敖漢部蒙古和清朝什麼關系?

敖漢部蒙古為何與清朝通婚54次?敖漢部蒙古和清朝什麼關系?

時間:2020-03-01 08:02:3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敖漢部蒙古為何與清朝通婚54次?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自古,聯姻都是一種重要的政治手段。大到國傢層面,小到部落甚至個體,無論中外,莫不如是。說到底,無非是聯姻是一種最節省成本的政治手段,或嫁一女,或娶一女,便可化解很可能要兵戎相見的難題,便可團結兩股力量為一股增加其扛風險的能力,便可把兩個方面的利益聯結起來,如此等等。比如漢、唐和親,已為國策,解決瞭不少棘手的鄰邦國際問題。比如清之滿、蒙,通過聯姻,凝聚起更強大的軍事實力,成為推翻明朝的因素之一。今天,筆者著重考察敖漢部蒙古和清代皇室的聯姻情況,有意思的是,相比其他蒙古部落,比如科爾沁蒙古,敖漢部蒙古的勢力並不強大,但是為何該部能與清代皇室聯姻多達54次呢?有三個主要因素:

第一個因素敖漢部蒙古是最早依附後金的部落之一。

敖漢部蒙古的地盤在遼西,其祖上可追溯到元太祖十五世孫達延車臣漢的長子圖魯博羅特,圖魯博羅特之曾孫叫岱青杜愣,其掌管之部落名為敖漢。敖漢部一分兩支,分別由岱青杜愣的兩個兒子索諾木杜陵、塞臣卓禮克圖來帶領。

在依附後金之前,岱青杜愣所敖漢部屬於察哈爾蒙古,察哈爾蒙古是蒙古眾多部族中名氣最大、實力最強大的部落。但是察哈爾蒙古的林丹汗,對敖漢部蒙古很不友好,常有打壓、欺凌、虐待之舉。這就使得敖漢部蒙古十分不滿,恰此時後金在經歷瞭努爾哈赤父子的帶領下正在崛起,於是敖漢部謀劃背離察哈爾蒙古、尋求後金為新的庇護之主。

在天聰元年六月,也就是皇太極剛繼位不久,敖漢部的索諾木杜陵、塞臣卓禮克圖率領部眾依附後金。正在征明班師路上的皇太極聽聞這個消息後,非常高興,也極其重視,從沈陽出發,率領眾貝勒西渡遼河,以抱見大禮相迎接見。自此,雙方結為生死同盟,以後後金凡有戰事,比如攻察爾汗蒙古、朝鮮、明朝等,敖漢部每次都率部從征,立功無數,直到滿清入關之後,沒有變故。然雙方能夠保持如此穩定良好的關系,聯姻在其中的作用極大。

第二個因素是敖漢部蒙古對後金之主的絕對忠誠。

敖漢部之索諾木杜陵有妻莽古濟,不過莽古濟在嫁給索諾木杜陵的時候,是帶著兩個女兒嫁過來的。因此,索諾木杜陵是為養父,故這兩女也算是索諾木杜陵的傢人。後,此兩女分別嫁給皇太極之長子豪格和代善長子嶽托。雖然後來這兩樁婚姻以悲劇收場,但卻驗證瞭敖漢部索諾木杜陵對後金之主皇太極的絕對忠誠。

這樁婚姻的悲劇起因是皇太極與正藍旗旗主莽古爾泰的矛盾。最初,根據努爾哈赤的臨終遺囑,朝廷大事由八大貝勒共同商議決定。因此,在地位上,八大貝勒是平等的。但是自皇太極繼位之後,為瞭鞏固權力,他采取手段,逐步削弱或者幹掉瞭其他與之有競爭的貝勒,比如二貝勒阿敏。

當然,他與掌權正藍旗的三貝勒莽古爾泰最終也在天聰九年擦槍走火,發生瞭一場火並。按說,敖漢部索諾木杜陵的妻子莽古濟公主是莽古爾泰的同母妹妹,其關系之近不言自明。因此,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敖漢部索諾木杜陵應該站在莽古爾泰一邊,但他沒有,關鍵時刻,依然堅定選擇瞭後金之主皇太極。故此,在平息這場權力角逐事端之後,皇太極因索諾木杜陵有反戈之舉,並未因其妻莽古濟被舉報參與其兄的謀逆之事而治其罪。《清史稿》載:

“明日壬申,議大貝勒(代善)罪,並議哈達(莽古濟)公主罪,上(太宗)皆免之……至十二月遂成大獄,而正藍旗為太宗所並。”

不過有關此事,史載也多有疑點,比如《東華錄》的記載為:

“十二月辛已(應該是天聰六年),貝勒莽古爾泰與其女弟莽古濟格格,格格之夫敖漢部索諾木杜棱……於貝勒德格類、冷僧機等前,對佛跪焚誓詞雲:我已結怨皇上,爾等助我,事濟之後,如視爾等不如我者,天其鑒之!未幾,莽古爾泰中暴疾,不能言而死。”其後敖漢部索諾木杜陵主動向皇太極自首,這件事也讓皇太極有瞭清除莽古爾泰的正當理由。此事其中的內容,頗為耐人尋味。

不管是發生在天聰六年,還是天聰九年,這一事件對於敖漢部都很重要。也不管是敖漢部索諾木杜陵自首,還是反戈一擊,他在關鍵時刻,終究是選擇瞭正確的路:忠誠於帝王之主。歷代帝王,對於臣屬之忠心最為看重,所以說,索諾木杜陵在這件事中的忠誠表現,為以後敖漢部與清代皇傢聯姻關系的維持奠定瞭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第三個因素是敖漢部蒙古之子孫,表現優異,多受清帝欣賞,漸成傳統。

自順治八年開始,敖漢部與清代皇室又開始聯姻,到雍正乾隆兩朝,最為頻繁。敖漢部與清代皇室聯姻一共為54次,單就雍乾兩朝就高達42次。在這其中,敖漢部比較受清帝看重的敖漢部額駙有好幾個,比如索諾木杜陵的玄孫羅卜藏錫喇佈。

雍正六年,雍正帝指婚,將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奇曾孫錫綿的三女兒嫁給瞭羅卜藏錫喇佈。不過此女命薄,在乾隆四年去世。僅過兩年,乾隆帝又為羅卜藏錫喇佈安排瞭新的婚姻,將自己的堂妹,也就是貝勒允禕之女,嫁給羅卜藏錫喇佈。

得兩帝兩次指婚,可見羅卜藏錫喇佈在皇室眼中的地位。故此,羅卜藏錫喇佈深受重用,在雍乾時期,都是乾清門行走和禦前行走。到乾隆帝時期,地位更是飛速高升,乾隆二十四年封輔國公、三十年為理藩院額外侍郎、三十二年為鎮國公、四十年為晉固山貝子。

不過若論敖漢部與清代皇傢聯姻頻次最高、關系最好的階段,當屬清太宗長女固倫公主和敖漢部額駙班第的後代。固倫公主身份高貴,額駙班第功勞卓著,官拜兵部尚書和兩廣總督等,1755年領兵西征準爾,因定邊左副將軍阿睦爾撒納反叛,班第撤軍被叛軍圍困,自殺殉國。

固倫公主和班第二人一共育有4子1女,四子為:長子溫佈,號墨爾根巴圖魯;次子鄂齊爾,號齊倫巴圖魯;三子特古斯,四子安塔阿尤西。

固倫公主和班第的子孫,頗受康雍乾清帝的賞識和重用,尤其在婚姻方面可窺一二。根據《請聖祖實錄》所載,溫佈和鄂齊爾兄弟皆娶皇傢郡主,根據《外藩傳·紮薩克多羅郡王班第列傳》所載鄂齊爾之妻為尚郡主。

溫佈有二子,長子紮穆蘇在康熙三十一年二月,被康熙帝指婚,娶輔國將軍恩克佈三女兒(被康熙帝特封為郡君後方嫁於紮穆蘇)。溫佈次子袞佈娶妻為清太宗孫女,即輔國公韜塞之女,為縣君,同時袞佈也被授予固山額駙。

袞佈之子羅卜臧,在康熙五十年,娶妻為順治帝侄孫顯親王丹臻第七女縣主,羅卜臧因此被授予多羅額駙。雍正五年十二月,羅卜臧又被雍正帝指婚,娶康熙帝皇侄保綬(裕親王福全的第五子)的次女。羅卜臧是敖漢部子孫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史載其:“明敏幹練,甚屬勤慎。”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清帝的賞識,康熙時期為乾清門行走,雍正帝時輔國公、固山貝子,乾隆時期先後封為多羅貝勒、本昭烏達盟盟長等。

在婚姻方面,羅卜臧長子垂濟紮勒與其父很像,也是兩度被指婚,所娶都是皇傢女。乾隆六年,被乾隆帝指婚,娶淳郡王弘暻的長女。可惜的是,這位皇傢格格壽命短,僅四年就去世瞭。兩年後,乾隆帝再度為其指婚,對象為康熙帝皇孫弘晰的女兒。有趣的是,垂濟紮勒的這兩段皇傢婚姻,前一位皇傢格格壽短,後一位皇傢格格則壽長,活瞭74歲,到嘉慶十年六月去世。羅卜臧三子桑濟紮勒,娶妻亦為皇傢郡君。羅卜臧之孫,與皇傢格格聯姻也極多。

總的來看,相比其它部落,敖漢部在清朝歷史上是與清朝皇室聯姻頻次較高的部落。從天聰元年的努爾哈赤第三女嫁敖漢部索諾木杜陵開始,到咸豐十年十二月,順承郡王春山第七縣女嫁敖漢部博爾濟吉特氏貝子達克沁為止,前後三百年,共通婚五十四次。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