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宮變是怎麼樣的?壬寅宮變對歷史有何影響?
壬寅宮變是怎麼樣的?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壬寅宮變,發生在明朝嘉靖年間,是宮女們意圖殺死明世宗嘉靖帝的一次事件。由於此事發生在嘉靖壬寅年,所以稱之為壬寅宮變。
嘉靖帝為求長生不老,要以“吸風飲露之道”成仙。在園中可植蕉數株,每早,闊葉上必佈滿甘露,晨起口幹舌燥之即,吮吸若幹片,可覺甘甜爽口,並有延年宜壽之說。嘉靖帝為采集甘露飲用,日命宮女們凌晨即往禦花園中采露,導致大量宮女因之累倒病倒。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楊金英等十數名宮女乘著嘉靖帝熟睡之際,用黃綾佈把嘉靖帝的脖子套住,然後用手拉扯,企圖殺死嘉靖帝。而後又因打瞭死結,殺不死嘉靖帝,遂又用釵、簪等物刺向嘉靖帝。
在這時其中一個膽小的宮女因害怕,報告給方皇後。方皇後趕到,將宮女們制服、並下令凌遲處死,首犯凌遲處死後誅滅九族。而且,連當時服侍嘉靖帝之端妃,王寧嬪也一並斬首。
壬寅宮變是中國歷史上一起絕無僅有的宮女起義。

背景
嘉靖帝迷信方士,崇尚道教,不但將道教作為精神支柱,而且還作為治國的依據。為求長命,苦煉不老神丹,大量征召13、14歲的宮女,采補她們的處女經血,煉制丹藥。為保持宮女們的潔凈,她們經期時不得進食,隻能吃桑葉、喝點露水。嘉靖帝多疑暴戾喜怒無常,鞭打宮女是傢常便飯。宮女們終於忍無可忍,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發動瞭“壬寅宮變”。
經過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11月)十月二十一日夜晚。嘉靖帝在服用瞭陶仲文煉制的藥物之後,來到瞭一個封為“端妃”的曹姓寵妃的住所。曹妃的這個住所名叫“翊坤宮”,和皇後居住的“坤寧宮”相距不遠。這位曹妃雖然受到嘉靖帝的寵愛,卻也時時遭受他的冷待。而侍奉曹妃的宮女,更是屢受責罰。
在這些宮女中,有一位叫楊金英的,她串聯瞭薊州(有誤,別書作“蘇川”)藥、楊玉香、邢翠蓮、姚淑翠、楊翠英、關梅秀、劉妙蓮、陳菊花、王秀蘭等十多位宮女,商量說:“咱們快下手吧,否則就死在手裡瞭”,他們準備在皇帝再次來到翊坤宮時,將皇帝弄死。楊翠英、蘇川藥、楊玉香、邢翠蓮在旁聽她說,是楊玉香就往東稍間去拿瞭一條細料儀仗花繩解下,搓成一個繩子套。
這天晚上,嘉靖睡在端妃宮中,趁著這個機會,楊金英將繩遞與蘇川藥,蘇川藥又遞與楊金花拴套兒,一齊下手,把嘉靖帝死死按住。姚叔皋(《明實錄》作淑翠)掐著脖子。楊翠英說:‘掐著脖子,不要放松!’嘉靖帝從夢中驚醒,正要叫喊,卻被人用佈團塞住瞭口。邢翠蓮將黃綾抹佈遞與姚叔皋,蒙在面上。宮女們用事先準備好的繩套,把嘉靖皇帝的脖子套住,然後用手拉扯。邢翠蓮按著胸前,王槐香按著身上,蘇川藥拿著左手,關梅秀拿著右手,劉妙蓮、陳菊花按著兩腿,姚叔皋、關梅秀扯繩套兒。
嘉靖帝拼命掙紮,她們便又打瞭一個結。但就是這個結打壞瞭,兩個死結套在一起,越拉越緊,卻就是勒不死皇帝。另外幾個宮女急瞭,她們拔下自己的金釵、銀簪,朝著皇帝身上便是一頓亂刺。嘉靖帝被多個宮女按住,動彈不得。眼見皇帝勒不死,有人害怕瞭,認為這皇帝他就不是人,他是“真龍”,是“真命天子”。於是一個名叫張金蓮的宮女跑出翊坤宮,直奔皇後住的坤寧宮自首。這是嘉靖帝的第三位皇後瞭。皇後聽說一群宮女謀殺皇帝,大吃一驚,連忙帶人趕往翊坤宮救駕。
楊金英等人見勢不妙,隻得拋下皇帝,四處奔逃。最後一個個被抓瞭起來。皇後一面帶人解開套在皇帝脖子上的繩索,一面派人召來禦醫。此時的嘉靖帝,雖然沒有被勒死,卻也嚇得昏瞭過去。而傷勢其實並不太重,隻是被宮女們亂揮釵簪,紮得渾身是血。
嘉靖帝被勒受驚,氣息將絕,諸禦醫畏懼獲罪,不敢用藥。惟獨太醫院使許紳冒著萬死,“調峻藥下之,辰時下藥,未時忽作聲(過瞭七、八小時),去紫血數升,遂能言。”事後,許紳被“賜齎甚厚”,但不久他便得瞭重病,心知難愈,對傢人道:“熜曩者宮變,吾自分,不效,必殺身,因此驚悸,非藥石所能療也。”這位太醫院的長官是嚇死的,當時嚴重緊張之狀可見。
方皇後命司禮監太監張佐、高忠等審訊被捕宮女,並將結果上報嘉靖皇帝,“言金英(即楊金英)與蘇川藥、楊玉香、邢翠蓮、姚淑翠、楊翠英、關梅秀、劉妙蓮、陳菊花、王秀蘭親行弒逆,寧嬪王氏首謀,端妃曹氏時雖不與,然始亦有謀。張金蓮事露方告,徐秋花、鄧金香、張春景、黃玉蓮皆同謀者。”這裡,將端妃曹氏也牽連進去,顯系方皇後主意。她早就對曹端妃受寵懷有深深的妒意,正好利用此事發生在曹端妃處所的機會,加其以罪名,以便予以懲治。
根據司禮監的上奏,嘉靖帝遂頒諭旨稱:“這群逆宮婢楊金英等,並王氏各朋謀害弒朕於臥所,兇惡悖亂,好生悖逆天道,死有餘辜。你們即打問明白,不分首從,便都拏去,依律凌遲處死,銼屍梟首,示眾盡法。各該族屬,不限籍之同異,逐一查出,著錦衣衛拏送法司,依律處決,財產抄沒交官。”
於是刑部會同錦衣衛將楊金英等十六名宮女綁赴市曹,凌遲處死。還將絲花繩和黃綾抹佈封收官庫。王寧嬪和曹端妃的身份是妃嬪,自然不便在街頭行刑,可能是在紫禁城內秘密處死的。
有個回奏,記錄瞭後來的回執情況:“臣等奉瞭聖旨,隨即會同錦衣衛掌衛事、左都督陳寅等,捆綁案犯赴市曹,依律將其一一凌遲處死,屍梟首示眾,並將黃花繩黃綾抹佈封收官庫。然後繼續捉拿各犯親屬,到時均依法處決。”聖旨中提到瞭曹氏、王氏,曹氏、王氏據人考證,她們是寧嬪王氏和端妃曹氏,因此,有人根據這道聖旨得出結論,是曹氏、王氏指使發動瞭這場宮廷政變。
嘉靖帝清醒後,根本不相信端妃會對自己下毒手,但也很無奈。由於曹妃冤死,嘉靖帝常感到宮中在鬧鬼,曾問閣臣徐階:“壬寅大變,內有枉者為厲。”徐階回答說:“彼生而貴近,段受枉,能無為厲!”這個厲鬼即指端妃曹氏。
由於這個事件發生在嘉靖二十一年,是壬寅年,又在後宮發生,所以當時的人們和後來的歷史學傢稱之為“壬寅宮變”。
影響
壬寅宮變是嘉靖帝專橫暴躁,橫施淫威所造成的,對嘉靖朝政產生瞭很大的影響。表現為三個方面:第一,開啟瞭嘉靖帝怠政的時期,嘉靖帝從此獨居西苑,潛心修道;第二,宮變的起因主要是嘉靖帝為瞭煉丹而把宮女們逼上絕路。這一事件後也加深瞭嘉靖帝崇奉方術的程度。嘉靖帝狂熱地崇信道教,專一奉道事玄;第三,直接導致嚴嵩專權亂政的出現。壬寅宮變是嘉靖朝政由盛轉衰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