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被殺後,趙構說“非卿不忠,非朕不明”是什麼意思?
大傢好,這裡是小編,今天給大傢說說嶽飛的故事,歡迎關註哦。
南宋紹興十一年十月二十九日,即公元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趙構下令,“嶽飛特賜死。張憲、嶽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隨即嶽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時年39歲。
死訊傳開,南宋老百姓為之哭泣,但金國群臣卻大肆慶賀。長久以來,人們對嶽飛的批評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過於剛直不知變通、對政治敏感程度很低、情商低一根筋、不善於處理與同僚之間的關系。
事實上,這是最大的誤解。如果我們把嶽飛放在南宋所有抗金名將中去對比,就會發現上面的批評完全是無中生有,嶽飛的情商和政治水平是其中佼佼者,與同僚關系也是比較融洽。那麼,宋高宗為何要殺嶽飛呢?
在影視作品《精忠嶽飛》裡有這樣一幕,嶽飛被殺後,趙構在他靈位前說瞭一句無比經典的臺詞,“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你的公道在這裡,朕的天下也在這裡。”這句話很好理解,“我知道你嶽飛是個大忠臣,不是我要殺你。如果你實現瞭你的理想,那我的天下何去何從?”

雖然這句話是演義,但卻很好的解釋瞭趙構對待嶽飛的矛盾心理,他不是昏君,隻是揣著明白裝糊塗而已。靖康之恥後,趙構以康王的身份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急忙稱帝。金朝自然不願意看到這種局面,立即大兵南下,趙構隻能南渡,史稱“建炎南渡”。
此時的嶽飛剛滿25歲,正在河北率兵抗金作戰。嶽飛很不滿趙構南逃行為,立即向趙構上“千言書”,力主北伐。皇帝要跑,你讓他不跑,皇帝會高興?果不其然,趙構將嶽飛開除軍籍。是金子終究會發光,憑著不屈不撓的努力,嶽飛在抗金戰場大放異彩。
然而,嶽飛戰功越大、名頭越響亮,危險卻離他越接近。回到老生常談的話題,嶽飛為何被殺?除瞭《精忠嶽飛》裡趙構那句話外,早在金人遣使議和時,就提出殺掉嶽飛和談才有可能,“汝朝夕以和請,而嶽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和。”
反觀趙構,多年的安寧生活已經讓他失去瞭進取之心,隻希望能偏安江南。於是,秦檜就以“莫須有”殺掉嶽飛,這是嶽飛被殺的最主要原因。縱觀兩宋,一直保持著文人領兵,武將領兵一旦做大很容易引起猜忌,而且往往下場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