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諸葛亮留下一個寶盒,朱元璋看瞭都驚嘆連連

諸葛亮留下一個寶盒,朱元璋看瞭都驚嘆連連

時間:2020-03-02 17:46:2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在歷史長河中,諸葛亮這個人可以說是很出名瞭,那麼大傢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可以說是那個時期最為出色的軍事傢,他用兵如神,神機妙算,博古通今也精通易術,有預測未來之能。在當時的魏蜀吳三國中無人不服。

公元234年諸葛亮在五丈原中病重,自知時日不多的諸葛亮對自己的身後事做瞭安排,他將自己的兵法教給薑維,並且將一個木制盒子交給他對他說道:"這個盒子是我畢生所願,你將他交給皇上,讓他好生保管,我身後必有劉氏子孫打開這盒子,建立不朽功業。你讓皇上好生保存,不可與人。"

薑維見是丞相遺言不敢怠慢,於是便將盒子交到後主劉禪的手中,那劉禪聽說薑維的報告,便要將他打開,可那盒子設計精巧,佈置有機關根本無法打開,找瞭幾個人來試也沒能撬動那盒子,於是劉禪隻能將諸葛亮的寶盒收藏起來好好研究。

蜀國滅亡之後,劉禪也帶著寶盒來到洛陽,當時掌權的司馬昭聽說劉禪身上有諸葛亮留下的寶物便向他索要。當時的劉禪已經是階下囚瞭,不敢拒絕司馬昭的要求,便將寶盒交給司馬昭。司馬昭得到寶盒後也想盡辦法要將其打開,可一直都沒有成功,隻好作罷,將其當做自己的收藏,留在府庫中。

東晉南北朝時期,由於長年動亂,諸葛亮的寶盒也隨著動亂而不知所蹤,人們也漸漸忘記諸葛寶盒的事情。一直到元末,當時後來大名鼎鼎的劉伯溫劉基為不滿元朝的殘暴統治辭官回鄉的途中無意中得到的諸葛亮的寶盒,那劉伯溫和諸葛亮都有著經天緯地之才,也能窺視未來,但他仍然無法打開諸葛寶盒,不過和司馬昭不一樣的是他一直將寶盒帶在身邊,時不時地拿出來研究。

後來劉伯溫跟隨朱元璋,為朱元璋出謀劃策平定天下,建立的大明王朝。明朝建立後,他不求名利,剛正不阿,因此很快便受到胡惟庸等人的排擠,洪武四年,劉伯溫便告老還鄉。雖然告老還鄉瞭,但朱元璋為人猜忌心重,便不斷派人監視劉伯溫。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伯溫隻能關門謝客,躲在傢裡研究諸葛寶盒,一研究就是四年。一直到洪武八年,當時由於劉基深居簡出根本查找劉伯溫的罪證。後來胡惟庸也不知道在哪裡得到諸葛寶盒的秘密,瞭解寶盒是當年諸葛亮留給劉氏子孫讓其重振大漢江山的寶物,而劉伯溫也剛好姓劉。這下子劉伯溫謀反可以說是罪證確鑿,按照皇帝的脾氣,十個劉伯溫也不夠死。胡惟庸當即將這事奏明皇帝,朱元璋聽到這便命胡惟庸處理此事。

而就在此時,劉伯溫還在連夜研究諸葛寶盒,一聽到胡惟庸到來不由得大驚,手中的寶盒也因此掉在瞭地上。那寶盒一落地頓時摔成兩半,竟然打開瞭。劉伯溫看到這不由得大喜,便雙手撿起寶盒一看裡面竟然是空瞭,隻在寶盒底部留下一首詩:"皇孫非皇胄,誠意亦誠實。君成生前功,亮承身後名。瞭卻生前事,天命君自知。桂花做薄酒,與爾話春秋。"

劉伯溫看到這首詩不由得氣急攻心,吐瞭一口血。而就在這時候,劉伯溫的兒子劉璉一手拿過寶盒見那盒子竟然有譏諷和詛咒父親的意思不由得大怒道:"諸葛匹夫,我恨不能把你碎屍萬段。"說著便撿起那寶盒準備燒掉。

劉伯溫一把拉住劉璉的手說道:"不可辱罵先賢!諸葛丞相相邀為父自然不敢怠慢。而且丞相也替我們劉傢找到的出路,是我們傢的大恩人!我死後,你就將這寶盒和我的兵書獻給皇上必能保我劉傢百年平安。"說著便命兒子帶他去見胡惟庸,而胡惟庸便以探病為名送給劉伯溫兩顆藥丸,那劉伯溫拿起那藥丸服瞭進去,當夜劉伯溫便去世瞭。

劉伯溫去世之後,長子劉璉將已經打開的寶盒和劉伯溫的兵書交給朱元璋。朱元璋一見是諸葛亮的寶盒非常高興,而這時胡惟庸對他說道:"劉基在傢中研究寶盒圖謀不軌,劉璉反賊之子不可不除呀!"朱元璋打開寶盒看瞭那很詩然後說道:"朕自知道!但是有一個人替他求情,朕不敢不從!"

胡惟庸聽到這不由得大驚道:"是誰竟敢給反賊求情!"

"諸葛丞相!皇孫非皇胄,誠意亦誠實。君成生前功,亮承身後名。這不就是諸葛丞相稱:劉誠意是無辜的嗎?朕現在已經君臨天下瞭,自然應該為此留下美名,以全君臣之義!"朱元璋解釋道。胡惟庸聽到這不由得嘆服。

朱元璋-胡惟庸案

而劉伯溫的子孫也因此得以保留,同時在整個洪武年間,盡管朱元璋對於功臣及其子孫傢人開展大規模的屠殺,但劉伯溫的子孫卻能夠安然無恙繼續做他的誠意伯。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