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後唐明宗李嗣源是個怎麼樣的皇帝?沒有文化怎麼治理國傢?

後唐明宗李嗣源是個怎麼樣的皇帝?沒有文化怎麼治理國傢?

時間:2020-03-02 18:13:0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後唐明宗李嗣源的相關介紹,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後唐第二任國主明宗通過對莊宗在任期間一些荒唐制度的改革,例如伶官、宦官之患,例如門第晉升高管等腐朽制度,一一剔除。明宗加大對農業的重視,知道農業穩定就會民心穩定,通過一系列賦稅等改革,促使後唐農業生產凋弊的局面有所改觀。然而後唐明宗李嗣源作為一個封建皇帝,自然也難逃他的局限性,他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生產凋弊,政治腐敗的局面。

況且明宗是一個文盲,目不識丁,打住!這皇帝大字不識一個,對啊,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文盲。

明宗在知曉朝政方面的主要助手安重誨做過樞密使,又做侍中兼中書令,看四方奏章,相當於秘書長,每天和明宗在一起,大臣有什麼奏章,他當翻譯,明宗有什麼決策,他寫聖旨,。他們盡管設置端明殿學士,用馮道等文學之士任職,作用不過是解決文字問題。方針政策,這些人是管不到,也不敢管的,這是個文化修養很低的政府。

明宗初年,任圜做宰相,選拔賢能,頗有氣象一新的樣子。他曾在明宗面前與安重誨爭辯,口氣頗為強硬。明宗心裡已不大愉快,到瞭後宮,有個宮人奏道:“妾在長安,看見宰相奏事,從來沒有這種模樣的,他實在是藐視陛下啊!”明宗沒有文化,不知道大唐初期魏征與李世民的故事,沒人告訴他“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光聽信自己的如夫人的話,深信不疑。任圜從此失勢,後來被安重誨除掉,明宗不加追究,而且宣佈任園對皇帝“怨望”的“罪狀”,表示支持安重誨的行動,到瞭這一步,已經算不得明君瞭,開始渾渾噩噩的做昏君瞭。

這樣一個皇帝個人局限性太強的朝廷,當然沒有解決當時各種困難的能力,走向衰亡時早晚的事。

乾隆皇帝對明宗的評價頗為客觀:“明宗本無欲立之心,資性寬厚,無苛猛之政。然目不識丁,而輔佐之臣不過馮道諸人,欲期致治之盛,亦已難矣。”

評述:明宗即位時,春秋已高,不近聲色,不癡迷遊樂。在位七八年間,於五代之君,最為長世,兵革止息,農業生產上瞭正軌,生民實賴以休息。然夷狄性果,仁而不明,屢以簡單的理由誅殺忠臣,這就是他的個人局限性所在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