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位太後秦宣太後歷史記載是怎麼樣的?《羋月傳》中有些情節太扯淡!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中國第一位太後秦宣太後的歷史,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前幾年,長達八十一集的宮鬥劇《羋月傳》在各大電視臺熱播,讓觀眾全景式地瞭解到瞭秦國從秦惠文王到秦昭襄王的那一段歷史。
從這個角度上說,《羋月傳》實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劇作。
劇中的主要人物“羋月”,也成為瞭人們熱議的話題。
“羋月”之名,史不見載。
但按照《羋月傳》的人物設定,這個“羋月”,就是秦宣太後。
秦宣太後的事跡,散見於《史記》和《戰國策》兩書中的某些章節,著墨不多。
根據這些章節,大致可以勾勒出秦宣太後的人生軌跡。
且讓我們逐一翻出來看看。
《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記:秦武王取魏女為後,無子,其死後,群臣立其異母弟繼位,是為昭襄王。秦昭襄王的母親為楚國人,姓琇氏,號宣太後。
另在《史記卷七十二穰侯列傳第十二》中,由於穰侯魏厓(又稱魏冉)是宣太後的弟弟,這裡通過對穰侯的介紹,我們也知道,宣太後“其先楚人,姓羋氏”。
即《史記》作者司馬遷對宣太後的姓氏提供瞭兩種說法:一、姓琇氏;二、姓羋氏。
二者孰是?

司馬遷自己在《史記·卷四十·楚世傢第十》中有提到: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是黃帝之孫,他的後代陸終生有六個兒子,其中的老六名叫季連。關於這個季連,司馬遷說:“季連,羋姓,楚其後也。”即季連是羋姓的始祖,楚國貴族都是他的後人。季連的後代熊繹被封於荊蠻時,司馬遷也說:“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旭。”
所以,宣太後應該姓羋。
實際上,《史記卷七十二穰侯列傳第十二》也進一步交待:“秦武王卒,無子,立其弟為昭王。昭王母故號為羋八子,及昭王即位,羋八子號為宣太後。”
世人也因此一致認定宣太後為羋姓。
宣太後前期被稱為羋八子,是因為秦惠文王的後宮分八級:皇後、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宣太後“號為羋八子”,可知其在秦惠文王後宮地位不高。
從“羋八子”華麗蛻變成瞭“宣太後”,宋代人高承在《事物紀原卷一》中指出:“《史記秦本紀》曰:‘昭王母羋氏,號宣太後。’王母於是始以為稱。”即他認為宣太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後。
由於《史記卷七十二穰侯列傳第十二》的文末有“范睢言宣太後專制,穰侯擅權於諸侯”之語。宋代人陳師道在《後山集卷二二》斷言:“母後臨政,自秦宣太後始也。”即他認為,宣太後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太後,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臨朝主政的太後。

l
而《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又記:“四十二年,安國君為太子。十月,宣太後薨,葬芷陽酈山。”這裡說的“四十二年”,是指宣太後的兒子秦昭襄王在位四十二年。有人因此在秦宣太後臨朝主政的時間上,加瞭一個期限:四十一年。
《史記》除瞭在《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和《史記卷七十二穰侯列傳第十二》這兩個地方提到宣太後,還在《史記卷百一十匈奴列傳第五十》記載瞭宣太後做下的一件驚世駭俗的大事,稱:“秦昭王時,義渠戎王與宣太後亂,有二子。宣太後詐而殺義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殘義渠。於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拒胡。”
義渠是東周時期活躍於涇水北部至河套地區的一支遊牧民族,長期與秦國發生戰爭。經過秦惠文王和秦武王兩代人的打擊,最終歸順瞭秦國。但秦武王死,秦昭襄王新即位,主幼國危,義渠又出現瞭不肯馴服的苗頭。宣太後於是利用義渠國王入秦朝拜之機,與其私通,給他生瞭兩個孩子。後來將之誘至甘泉宮斬殺。秦國隨後發兵吞並瞭義渠國。
對於宣太後這一舉止,有人譽、有人毀。
馬非百先生站在譽的角度上,在他所著作的《秦集史》中大加贊嘆,宣太後這一舉止的功勞不遜於張儀、司馬錯攻取巴蜀。
以上,就是《史記》書中關於宣太後的全部記載瞭。
接下來再看看《戰國策》對宣太後的記載。
《戰國策秦策三五國罷成皋章》記載:公元前287年,齊、趙、韓、魏、楚五國合縱攻秦未能成功,在成皋(今河南省滎陽市西)停戰。秦昭襄王想讓韓國公子成陽君兼任韓、魏兩國的國相。後方的宣太後通過穰侯魏厓向秦昭襄王提出瞭自己的建議,勸他不要任用成陽君。
《戰國策韓策二楚圍雍氏五月章》記,公元前307年,楚軍包圍韓國的雍氏長達五個月。韓襄王憂心如焚,派使者尚靳到秦國求援。秦宣太後講瞭一個很黃的段子,說什麼“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盡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
此兩處記載,充分體現瞭宣太後在當政期間的話語權分量。

《戰國策魏策一秦敗東周章》裡面記,公元前293年,戰神白起率秦軍打敗瞭東周,殺瞭魏國將領犀武。魏昭王準備派人到秦國媾和。有人請纓前往,在為魏昭王分析秦國國情時提到瞭宣太後,他告訴魏昭王,秦國的事都是宣太後說瞭算。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瞭宣太後在秦國的權勢,可謂說一不二。
在《戰國策秦策三范雎至秦王庭迎》裡面,范睢批評秦昭襄王,說:“足下上畏太後之嚴,下惑奸臣之態。”在《戰國策秦策三應侯謂昭王章》中,范睢再次批評秦昭襄王說:“今太後使者分裂諸侯,而符佈天下,操大國之勢,強征兵,伐諸侯。戰勝攻取,利盡歸於陶;國之幣帛,竭入太後之傢。”
對於范睢的這兩次批評,秦昭襄王都連連稱是,不斷檢討自己。由此說明宣太後的確是執掌瞭秦國對一切事務的定奪大權。
《戰國策秦策二秦宣太後愛魏醜夫章》裡講述瞭宣太後晚年齷齪不堪的私生活:她十分寵愛情夫魏醜夫,在生病即將去世時,傳令讓魏醜夫為自己殉葬。年輕力壯的魏醜夫不甘,請庸芮出面說情得免。
《戰國策魏策四芮宋欲絕秦趙之交章》裡面提到,魏臣芮宋極力要與趙國建立邦交,向秦王提出收回魏國過去贈給秦太後的養地,秦因此與趙國絕交。
《戰國策魏策三魏將與秦攻韓章》裡面說的是,魏國有意聯合秦國攻打韓國,韓臣朱已告誡魏王說:秦國與戎人、狄人的習俗相同,有虎狼之心,貪暴好利,不講信義,不懂得禮義德行。如果有利可圖,就不顧父母手足親情,噬人如同禽獸。然後,朱已以宣太後和穰侯被秦昭襄王廢黜為例,說:“太後母也,而以憂死;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
與之相類似的是,《戰國策燕策二秦召燕王章》記:秦王邀請燕王結盟,蘇代趕緊勸阻燕王,大講秦國不守信義,又列舉瞭宣太後和穰侯失勢之事。

……
綜合上述記載,我們得知,秦宣太後是楚國人,姓羋,屬於楚國貴族,參與到楚秦聯姻中,成為瞭秦惠文王的妾姬,但在後宮中的地位一般。秦惠文王死,秦惠文王與惠文後所生之子秦武王繼位。秦武王在位僅三年,因舉鼎被砸死。其膝下無子,王位傳給瞭宣太後的兒子秦昭襄王。宣太後因此得以太後的身份主政四十一年,死後葬於芷陽驪山(今陜西西安臨潼區驪山)。
可以說,關於宣太後的故事,實在少得可憐。
馮夢龍著作長篇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隻在第九十七回《死范雎計逃秦國,假張祿廷辱魏使》中安排宣太後短暫登場,戲份不多。
然而,《羋月傳》的作者卻能放飛想象的翅膀,憑空編造瞭許多曲折離奇的情節,並鋪陳敷染成如此氣勢恢弘的歷史大劇,實在讓人佩服。
《羋月傳》的作者為什麼會給宣太後起瞭個“羋月”這麼富於詩意的名字呢?
該作者稱,學者陳景元曾根據秦始皇兵馬俑上的殘字“羋月”和出土於阿房宮的筒瓦上有秦惠文王妃子“羋月”的合體陶文,推測出瞭羋八子的名字叫羋月,於是《羋月傳》裡就用瞭“羋月”這個名字。
但是,陳景元說秦始皇兵馬俑上的殘字為“羋月”二字,那隻是他的一傢固執之言。其他考古學傢都一致認為那不是“羋”“月”兩個字,而是一個字:“脾”。

秦史專傢、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徐衛民指出:兵俑上所刻的字,一般都是工匠的名字,沒有誰會想到刻一個太後的名字上去的。
另外,陳景元說的出土於阿房宮筒瓦上秦惠文王妃子“羋月”的合體陶文,並沒有什麼人見過,僅僅出自他本人的描述,非常可疑。
主持考古發掘阿房宮遺址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瑞曾極其肯定地說:“目前尚未在阿房宮遺址內發現寫有‘羋月’的合體陶文。”
劉瑞還說,《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中說得已經很清楚:阿房宮是秦始皇於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下令建造的,說阿房宮遺址內會出現秦惠文王妃子“羋月”的合體陶文,根本不合理。
其實靜下心想一想,就知道像“羋月”、“羋姝”、“魏紓”這種名字,多半出自現代人的編造,先秦時期是不大可能出現這種名字的。

學者陳景元的想象非常大膽,他的研究可不止於“羋月”這個充滿現代氣息的名字,他還提出:兵馬俑的主人並非秦始皇,而是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宣太後。
實際上,《羋月傳》的作者就是基於陳景元這一驚人論斷,驚嘆於秦宣太後的偉大,從而萌發出創造《羋月傳》的巨大激情的。
可惜的是,“兵馬俑主人為秦始皇”已經是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根本不值一駁。
比如說,在兵馬俑坑中出土的文物中,有23件是帶有始皇紀年銘文的銅兵器,分別從秦始皇3年到19年,其中“呂不韋戈”6件,紀年有秦始皇三年、四年、五年、七年。
以秦始皇三年的“呂不韋戈”為例,其上銘文赫然為:“三年相邦呂不韋造,寺工讋,丞義工窎。”
《羋月傳》采用瞭陳景元這一錯誤設想,強行把兵馬俑人寫成是秦宣太後,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遺憾。
另外,在《羋月傳》裡面,宣太後被寫成是楚國國君楚威王的女兒,充當瞭嫡公主羋姝的陪嫁媵侍,一同嫁給瞭秦惠文王。
但並沒有任何史料可以證明宣太後和惠文後是同父異母的姐妹。

l
《羋月傳》一共寫瞭宣太後的三段愛情:宣太後與黃歇的愛情、宣太後與秦惠文王的愛情、宣太後與義渠王的愛情。
不用說,寫宣太後與黃歇的愛情是極其荒唐的。
黃歇就是後來的春申君,其出生於前314年,即在他八歲時,宣太後的兒子秦昭襄王就已經即位瞭。
宣太後有可能在出嫁前就與黃歇好上嗎?
《羋月傳》中有一個非常嗜血的宮鬥戲份是:秦武王舉鼎暴死後,他的母親惠文後不甘大權旁落,聯合瞭公子壯、公子雍等人陰謀搞政變,結果死得很慘,被宣太後處死。
但《史記卷七十二穰侯列傳第十二》裡面有提到:“武王母號曰惠文後,先武王死。”即秦武王的母親惠文後比秦武王死得還要早,惠文後與宣太後這場宮鬥大劇並不存在。
……
糟點雖多,卻不可否認,《羋月傳》實是一部精彩言情宮鬥劇。
言情宮鬥劇不等同於歷史正劇,卻是觀眾必須要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