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殺氣最重的一首詩 竟然是出於文盲朱元璋之手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朱元璋寫詩,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傳奇的人物,而朱元璋無疑是其中最為傳奇的一位。朱元璋以一介草民白手起傢,僅用瞭十五年的時間就開創瞭一個輝煌的朝代,這在歷史上是無人能比的。眾所周知,朱元璋小時候傢裡很貧窮,父母都是農民,朱元璋因此也沒念過什麼書,算半個文盲。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歷史上殺氣最重的一首詩卻是出自文盲朱元璋之手。

說到朱元璋的這首詩,還得從朱元璋征戰江南說起。1363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兩軍在江西鄱陽湖展開瞭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水戰。此戰朱元璋以20萬的兵力戰勝瞭65萬兵力的陳友諒,不僅創造瞭以少勝多的奇跡,而且陳友諒本人在戰中被射殺身亡。應該說鄱陽湖一戰,使得朱元璋在問鼎天下的道路上邁出很關鍵的一步。此戰過後,朱元璋的主要對手就剩下江南的張士誠瞭,而這首詩正是寫在征伐張士誠前。
在經歷瞭一些列的戰爭後,朱元璋雖然消滅瞭陳友諒勢力,但朱元璋這些日子裡幾乎都是疲於戰事,而很少關註轄區民間的情況。如今戰事取得瞭階段性的勝利,朱元璋很想趁現在不那麼忙,深入民間去瞭解下百姓的生活狀況。經過一番安排,朱元璋叫上幾個隨從,一行人便裝打扮,從市井徒步到郊區,邊瞭解民情邊遊玩放松。行程途中,一座寺庵出現在眾人的視線中,庵門上掛著牌匾,上面寫著三個字“不惹庵”。

朱元璋看著眼前的這個不惹庵,一下子想起瞭自己過去在皇覺寺當和尚的往事,於是帶著隨從入庵參觀。庵中主持等人見來瞭一幫人,而且個個佩戴刀劍,頗為驚恐,以為是匪盜之輩,便小心翼翼地上前詢問身份。朱元璋心想自己隻是順道過來參觀的,沒必要在此留下姓名,所以對老僧的詢問,朱元璋並無回答之意。而這更加引起老僧的懷疑,接下來便是老僧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追問。朱元璋實在受不瞭老和尚的一再追問,但又確實不想留下姓名,於是拿起手邊的毛筆,在庵中墻壁上寫瞭四行字。這四行字是一首打油詩,朱元璋在詩中寫道:
殺盡江南百萬兵,
腰間寶劍血猶腥;
山僧不識英雄漢,
隻憑嘵嘵問姓名!
寫完這首詩,朱元璋便再沒有興趣留在庵中瞭,帶著隨行人員離開瞭不惹庵。如此一來,朱元璋不僅沒有透露自己的姓名,而且間接地告訴庵中人他朱元璋並不是什麼匪盜之輩,而是征戰天下的大英雄。

明朝開國後,朱元璋這首《不惹庵示僧》被宋濂等人收錄在《明太祖文集》中。這首詩雖然談不上什麼文采和內涵,但表現出來的卻是滿滿的英氣和殺氣,被後世稱為史上殺氣最重的一首詩。請選中你要保存的內容,粘貼到此文本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