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死後漢武帝誅殺他全傢,衛氏傢族是如何衰落的?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衛青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首先說明的一點是:衛青未死前,已開始受漢武帝冷落。而衛氏傢族興衰與一個人的關系最密切,這個人就是衛子夫。
還要說明的是:漢武帝非昏君,雖有“巫蠱之禍”昏招,但目的是借此改變漢朝立國後“外戚幹政”的傳統,對有汗馬功勞的衛氏傢族沒有斬草除根,使衛氏傢庭血脈得以延續。
1、衛青生前就開始受到冷落
為什麼會受冷落?這與霍去病崛起關系密切。二人原本為舅甥,衛青用兵持重穩健,霍去病用兵迅猛凌厲,漢武帝從內心來說更欣賞霍去病的用兵策略。漢朝用兵日久,國力消耗太盛,漢武帝希望速戰速決。而霍去病的用兵思路和自己不謀而合,自然要受到格外的關愛。
《漢書》對此有記載:“上令大將軍青、驃騎將軍去病各五萬騎,步兵轉者踵軍數十萬,而敢力戰深入之士皆屬去病……青之與單於會也,而前將軍廣、右將軍食其軍別從東道,或失道。大將軍引還,過幕南,乃相逢。青欲使使歸報,令長史簿責廣,廣自殺。食其贖為庶人……去病騎兵車重與大將軍等,而亡裨將。悉以李敢等為大校,當裨將,出代、右北平二千餘裡,直左方兵,所斬捕功已多於青。”

衛青與霍去病性格和用兵大有不同
《漢書》記載的這次戰爭發生在漢元狩四年春,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各領5萬騎兵、步兵等共10萬人征伐匈奴,渴望深入敵陣建功立業的“敢死隊”跟隨霍去病。這次戰爭衛青所部是主力,由李廣、孫賀、趙食其(yi ji)、曹襄等組成強大“將軍級團隊”。結果自然是匈奴大敗,但單於逃脫,追擊200多裡沒有追上,殺敵1.9萬多人並獲得匈奴積蓄的軍糧等。
但這次戰役中前將軍李廣、右將軍趙食其獲罪,原因是他們從東面進軍卻迷路,戰役結束才與衛青匯合,李廣因此自殺,趙食其被貶為平民。霍去病帶著同樣多的軍馬,手下沒有副將,隻任用李敢等做副將。率部追擊2000多裡兵鋒直指匈奴左賢王軍隊,斬殺和俘虜敵人的功勞超過衛青。
此戰衛青雖勝,但折損大將李廣,趙食其被貶,追擊200裡就停步。霍去病在沒有副將情況下追擊匈奴2000多裡,與匈奴左賢王軍隊兵鋒相接,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封狼居胥”由此上演……
對此漢武帝有評價:“驃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允之士,約輕齎,絕大幕,涉獲單於章渠,以誅北車耆,轉擊左大將雙,獲旗鼓,歷度難侯,濟弓盧,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執訊獲醜七萬有四百四十三級,師率減什二,取食於敵,卓行殊遠而糧不絕。”
霍去病封狼居胥
是說,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軍出征,帶著俘獲的敵兵,深入大漠活捉單於大臣章渠,誅殺北車耆王,轉攻左大將雙,繳獲軍旗戰鼓。越過難侯山,渡過弓盧水,抓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八十三人。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登山眺望翰海。抓獲俘虜70443人,漢軍傷亡僅十分之二。奪取敵人軍糧,行軍極遠糧草供應不斷。
此戰後霍去病獲極大封賞,所部官兵升官和受賞很多。衛青和手下官兵沒有受封。“自是後,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貴。青故人門下多去,事去病,輒得官爵。”此後,衛青權勢曰益衰落而霍去病日益顯貴。衛青許多舊友和門客去投靠霍去病,並得到官爵。
通過本次戰爭記載,可看出漢武帝面對橫空出世的天才將軍霍去病寵愛有加,衛青顯然受到冷落。那麼,僅是一場戰爭就可使對匈奴從無敗績、七戰七勝的衛青被冷落嗎?問題自然沒這麼簡單!
2、衛子夫在衛青死前10多年就開始失寵
衛氏一門的榮耀都跟衛子夫有關
衛氏一門榮耀都跟衛子夫有關,可謂漢武一朝衛氏外戚支柱。原本是漢武帝大姐平陽公主歌女的衛子夫 ,因絕色美貌得到寵愛,並且因皇後陳氏(成語金屋藏嬌中的女主角)無法生育,而衛子夫被“大幸”、“尊寵日隆”後生下三女一男,最終被冊封為皇後。
衛子夫得寵直接促使衛氏傢族興旺,衛青和長子衛伉、次子衛不疑、幼子衛登、霍去病、霍嬗等6人封侯,衛青還娶瞭漢武帝同胞姐姐平陽公主。衛氏因衛子夫名聞天下,時人唱:“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生兒子的別高興太早,生女兒的不要生氣,你要看到衛傢因為一個女人而“霸天下”!
衛子夫的兒子劉據被立為太子後。元朔六年(前123年),王夫人成為漢武帝新寵。隨後李夫人、尹婕妤、鉤弋夫人得到寵愛,衛子夫被遺忘。史書曾記載衛子夫失寵、衛青和霍去病死後也一直受漢武帝信任。
不過,作為大漢皇帝,漢武帝並非不知道外戚的厲害。在冷落衛子夫的同時,是不是也有意同時冷落衛青?因此,我們不得不來說一說漢朝外戚的那些事。
3、漢武帝意圖改變“外戚幹政”的傳統
漢朝的建國與外戚密不可分
漢朝建國與外戚密不可分,呂後一傢始終是劉邦平定天下坐江山的重要力量。正是因為忌憚外戚的勢頭,劉邦曾立誓:“非劉氏不王,若有亡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不是姓劉的不能稱王,誰要是以有功為借口提出稱王,天下人共誅之!劉邦把劉氏子弟全部封王,封到各地為劉傢看守天下。
但劉邦一咽氣,呂後就開始“上位”,臨朝稱制,行皇帝職權,追封已故的大哥為悼武王,二哥為趙昭王,隨後封侄子呂臺為呂王,呂產為梁王,呂祿為趙王,侄孫呂通為燕王,追父呂文為呂宣王,封女兒魯元公主的兒子為魯王,封二哥的兒子為沛侯,封外甥為扶柳侯,封其妹呂媭為臨光侯……大有取代劉氏的勢頭。
等到瞭呂後咽氣,呂氏外戚被滅後後眾臣議立新帝,都說呂氏有野心、非忠良,劉邦嬪妃薄姬有仁心,所以迎立代王劉恒為帝(漢文帝),尊劉恒生母薄姬為太後,史稱薄太後。雖然薄太後被後世稱“母德慈仁”,沒有太過幹政,但仍封瞭自己弟弟薄昭為侯,出任車騎將軍。車騎將軍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與三公同列。重要的是掌管著京師衛軍。
薄太後也不省油的燈
史書有個薄昭之死的記載:漢文帝推新政,受到以薄昭為首的皇親國戚阻撓。將軍鐘毓奉命外出平叛,在太原把薄昭的侄子薄貴斬殺。薄昭則把凱旋的鐘毓抓捕起來,威逼對方認罪無果而斬於自傢屋前。漢文帝下旨處斬薄昭。薄太後聞訊後找到兒子,痛斥皇帝無情無義……
當然,最終薄昭沒有逃脫處罰,自殺瞭事。由此看出,皇舅爺的威勢有多大,竟可以把奉命外出平叛的將軍抓起來私下處斬。而薄太後死後又出現一個跨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朝的女人——竇皇後、竇太後、竇太皇太後。
熟知漢武歷史的人們知道,喜好黃老之學的太皇太後在漢武帝初登皇位時沒少幹涉朝政。史書記載:漢武帝推行新政,一年後竇老太太找借口把新政骨幹趙綰、王臧下獄(二人均自殺),丞相竇嬰、太尉田蚡被免職,新政被廢除……
這是多大的權威啊!以漢武帝的性格要忍受多大的痛苦!因此,改變漢朝立國以來“外戚幹政”傳統不是選擇題,是必答題,是漢武帝必然要解決的問題!
竇老太太是個瞎子
4、“巫蠱之禍”最終成為導火索
專權近半世紀的衛氏外戚,最終因“巫蠱之禍”被撥除。“巫蠱之禍”的導火索是公孫敬聲引燃的。公孫傢同屬衛氏外戚集團,公孫敬聲的父親叫公孫賀、母親叫衛孺,而衛孺是衛子夫的姐姐。公孫敬聲被人誣告與陽石公主私通、行“巫蠱天子”之事。隨後公孫賀被抓,父子倆死於獄中。史載,太子劉據朝堂上再無外傢,再沒有母親傢的人為他撐腰。
“巫蠱之禍”涉案人員諸邑公主、陽石公主被處死,衛青長子衛伉連坐被殺。衛不疑、衛登等被奪去王侯之位。漢武帝寵臣江充構陷太子,逼迫劉據起兵誅殺瞭江充等人,漢武帝則“發兵討逆”,劉據兵敗自殺。
在劉據“謀反”中衛子夫曾把皇後璽綬給兒子,助他起兵,此時漢武帝要衛子夫交回璽綬,衛子夫則自殺明志。至此,衛氏外戚最大一棵樹倒下,讓漢武帝耿耿於懷的“外戚幹政”煙消雲散瞭。

漢武帝並不是人們想像的昏庸和無情
漢武帝作為一代明君又遠非一般人想像的昏庸和無情。衛青長子衛伉雖被殺,但衛伉子孫、衛青次子衛不疑、幼子衛登沒有受牽連。從漢宣帝開始,衛青後人被“皇帝詔命復傢”,衛氏一族得以延續。
後人猜測這也與同屬衛氏傢族的霍氏有關。《漢書》記載,“後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為太子,年八歲。以侍中奉車都尉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受遺詔輔少主。明日,武帝崩。戊辰,太子即皇帝位,謁高廟。帝姊鄂邑公主益湯沐邑,為長公主,共養省中。大將軍光秉政,領尚書事,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副焉。”
這說明:雖然衛氏淡出漢朝政壇,同屬衛氏一門的霍氏尚在,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在漢武帝死前被指定為輔政大臣。由此看來,漢武帝對霍氏的忠誠沒有產生懷疑,是不是由此也念及衛氏,為衛氏後人留下一條活路呢?這也被學界所討論。
霍光輔政
最後講個插曲:霍光輔政漢昭帝後,漢武帝孫子劉賀即皇帝位,但僅27天就被舉報1127件“荒淫之事”,霍光把劉賀貶為平民,史稱漢廢帝。隨後,他同群臣商議迎來漢武帝曾孫劉病已繼承皇位,史稱漢宣帝。霍光效法殷商的伊尹,廢立天子攝政天下,盡管被後人尊稱為“伊霍”。但其死後一族被滿門抄斬,被牽連滅族的有千餘人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