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年老且李顯已是太子,為什麼還要發動神龍政變?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李顯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聖歷元年(西元 698年),流放瞭十四年之久的廢帝李顯被自己的母親,大周皇帝武則天給接回瞭洛陽。當時武則天已經七十四歲瞭,此時接回自己的兒子,難道是想還位於李唐江山麼?一時間,洛陽城內流言蜚語四起。同年的九月,消息被證實,李顯被武則天重新立為瞭皇太子。此消息一經傳出,不少忠於李唐皇室的大臣都在心中暗喜,看來李唐復國十拿九穩瞭呀。
但李顯真的等不起,一天沒有即位,一天就存在變數!
長安元年(701年)九月,李顯的兒子李重潤和永泰公主夫婦少年氣盛,對張易之、張宗昌兄弟表達不滿,被張易之添油加醋地報告給武則天,說他們誹謗朝廷,結果武則天逼令李重潤、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自殺。
李重潤因為長相酷似爺爺李治,曾深受奶奶武則天的喜愛,就因為張氏兄弟的幾句讒言就掉瞭腦袋。
除瞭張氏兄弟,武三思依舊對皇位虎視眈眈,此時的武則天已經是病體違和,如果哪天這些人來個矯詔篡位,在搞一次玄武門政變,誰能保證天下仍歸李傢。
長安四年(704年),武則天病居迎仙宮,張易之、張昌宗侍奉左右,外人不得入內,更是加劇瞭忠於李唐皇族大臣的危機感。
然而在張柬之、崔玄暐、敬暉、桓彥范、袁恕己等人看來,這事八字還沒一撇,離成功還差的很遠。隻要房產證上不寫上李顯的名字,這事始終是不靠譜的!

張柬之和崔玄暐等人的擔心是杞人憂天?從歷史教訓和當時的實際政治情況來看,其實還真不是的。
首先是李顯,他的皇位為什麼被廢,他自己心裡最清楚不過瞭。這次被復立太子,其實是二進宮。既然自己坐在皇位上都能被廢掉,區區一個太子之位算個毛啊!廢與不廢還不是自己老媽一句話。所以回到洛陽之後的李顯非常小心謹慎,尤其是在重立為太子之後很註意搞好跟武姓傢人的關系。
出於這一動機,李顯把自己的女兒永泰公主嫁給瞭武則天的侄孫武延基,成瞭魏王武承嗣的兒媳;又把另一個女兒安樂公主嫁給瞭梁王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通過用出嫁女兒結親的辦法,李顯跟武傢人的關系維持的還不錯。但也隻是還不錯而已,李顯自己本身沒有一丁點權力。能不能當皇帝,其實還要能武則天和實權派大臣的顏色。
接著是李唐皇室當時的處境,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人丁凋零,完全不具備威脅。
早在武則天稱帝之前,李氏皇族就已經非常虛弱瞭。在唐高祖時代,李世民把李建成和李元吉殺瞭,同時李二還把李建成、李元吉十個兒子也都殺瞭。這意味著李氏皇族的兩個重要的支系被連根拔瞭。
建成子安陸王承道、河東王承德、武安王承訓、汝南王承明、鉅鹿王承義,元吉子梁那王承業、漁陽王承彎、普安王承獎、江夏王承裕、義陽王承度皆坐誅,仍絕屈籍。——《新唐書》
到瞭唐太宗時代,太子承乾謀反,又被李世民廢掉。漢王李元昌參與太子謀反,也被李世民滅瞭。之後齊王李祐造反,魏王李泰參與奪儲失敗,也分別被李世民滅掉和邊緣化處理。這一下,四個王又沒瞭。
到瞭唐高宗時代,長孫無忌又把吳王恪、荊王李元景、江夏王李道宗、蜀王李惜也給一並剪滅瞭。這種結果,就導致本來就先天不足的李氏皇族更加的實力虛弱瞭。這一下,又有四個王被搞死瞭。
詔廢太子承乾為麻人;漢王玩昌死.,群臣固爭,乃賜自盡於傢;齊州都督齊王祐,性輕器,祐至京師,賜死於內侍者;魏王素,並削爵士,降為東菜那王。——《新唐書》
而接下來,在武則天當太後的時候,又接連剪滅李唐皇族成員。這一通組合拳下來。李唐皇族有點影響的諸王,全部被清洗出局瞭。當時還能喘氣的,還有影響力的李氏皇族,其實就隻剩武則天的兩個兒子,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而這兩個兒子又都是典型的軟蛋,縱然武則天有意傳位,誰能保證他倆又能坐得穩皇位呢?

最後是當時的政治環境,也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暗流湧動。
武則天把李顯廢而復立,其實就是在像天下人表明一個態度,天下已是我武傢的瞭,能不能回李傢,要看我的意思!但是,武傢的人沒一個爭氣的。大臣也傾向於讓李顯登基。所以武則天她希望還是讓自己兒子當皇位繼承人,但是要與自己的侄子們和平共處。
她的這種心理想法,看似沒什麼,其實很難辦到。李顯弱,所以他表面上跟武傢的人相處的很好。但是如果李顯變強瞭呢?誰能保證他不會鏟除武傢的人?!因此從實際角度出發,李顯的皇位還是不穩,能否恢復李氏江山還是存在不可控的因素。
綜合以上內容,可以得出在神龍政變前,起碼有三點不可控的因素影響李顯上位:
第一:武則天的態度,陰晴不定;
第二:李顯和李氏皇族本身的實力不強;
第三:外部勢力實力太強,張氏兄弟、武氏傢族都是不可控的因素。
特別是第三點,武則天實際上最信任的人是自己的小白臉,其次是武傢的人。如果,我是說如果,武則天突然不行瞭,張氏兄弟利用武則天病重,神智不清晰的機會,突然發矯詔讓李顯自盡,李顯是該奉詔還是不奉詔?
這一點也不稀奇,李顯的女兒、女婿、兒子就曾經因為反對武則天寵幸張氏兄弟而謀反,結果全被武則天給殺瞭。李顯和張氏兄弟是有仇的!雖說張氏兄弟隻是小白臉,看起來不算什麼很大的威脅。但是誰又能保證他們不會造成威脅呢?
所以張柬之之所以要發動神龍政變,其實就是要把這種潛在的威脅全部鏟除掉!舉一個比較粗俗的例子。這就相當於我老爸老媽開瞭一傢公司,現在老媽是董事長。她很想把位置傳給我,但是公司裡面還有很強大的競爭者也想接這個位置。這種情況我應該怎麼辦?自然是想辦法攻關呀!老媽,老媽的娘傢親戚,公司的老幹部,同都去要公關!隻有讓老媽把任命書簽瞭,才能讓人安心。
畢竟隻有把錢放到自己口袋裡,才敢說這是自己的錢。隻要別人一天不遞過來,交到我的手上捏著,那都不是自己的。

所以從方面的角度來說,神龍政變是很有必要的。雖說神龍政變前,李顯是太子瞭,如果沒有意外,自然可以登上皇位瞭。問題是,萬一發生瞭意外呢?所以,李氏傢族和忠於李氏傢族的人都希望李顯趕緊登上皇位。不要再鬧什麼么蛾子瞭!結合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代的政治鬥爭來看,出么蛾子的幾率是非常大的。
最後再說說政變之後發生的事。政變後,參與人員都受到瞭重賞。其中張柬之被封為瞭漢陽王、敬暉被封為瞭平陽王、桓彥范被封為扶陽王、袁恕己被封為南陽王、崔玄暐被封為博陵王。這五人時稱“五王”,所以,神龍政變又被稱為“五王政變”。
但是神龍政變隻是一場關於皇位繼承權的小政變,整個武氏傢族在政變後還是活的有滋有味的。策劃政變的首領,張柬之就被武三思和韋後譖毀,慘被貶官。政變僅一年後就被流放出京,並氣死在瞭流放地;策劃政變的二把手敬暉,他也遭到瞭降職處理,被貶到海南崖州當司馬,後被武三思派人虐殺。
另外三人,崔玄暐在嶺南病死,桓彥范、袁恕己二人則被李顯派遣的使者殺害。總之就是每一個人有好下場都沒有。
由此來看,盡管神龍政變瞭,盡管武則天退位瞭。但實際上,武傢人在朝中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力。李顯對此不聞不問,縱容武三思和韋皇後迫害忠良,妥妥的昏君形象。後來他被自己老婆毒死,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