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俗話說門對門傷人,墻壘墻遭殃 古人這麼話到底有沒有道理

俗話說門對門傷人,墻壘墻遭殃 古人這麼話到底有沒有道理

時間:2020-03-04 11:41:16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古代俗語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在當下,隨著新農村發展和城鎮化的逐步深入,傳統農村已經逐步快要成為歷史瞭。很多傳統農村特有的景象,對很多00後新青年來說,已經很陌生,甚至有的景象從未聽過。這造成很多後生對過去留下來的俗語不解其意。比如這句俗語所描述的情況:門對門傷人,墻壘墻遭殃。

在傳統農村,大多數農戶都是獨門獨院格局。這些院落起初在起地基蓋房子修圍墻的時候,存在著很多講究。如果不顧及這些講究,則會蒙受一定的損失。因此過去的老人通過古老相傳,得出瞭一系列的建房造屋經驗。並流傳至今。本文所說的俗語,便屬於此類。

先說上半句。所謂“門對門”,指的是面對面的兩戶人傢在選擇大門基址的時候,盡量要錯開位置,不要讓兩傢人的大門相對。過去風水先生解釋說“門門相對”破壞風水,因為這支佈局叫“咬牙門”,咬牙意味著動氣,動氣意味著傷和氣,會引起打架和爭吵。但實際上這隻是風水先生的一種牽強附會、一種托詞。因為如果“門對門”的話,互為對門人傢的一舉一動,很可能不經意間被對門發現。這樣,自己的隱私處於曝光狀態,這種感覺對彼此來說都是一種負擔,會讓人感到十分別扭和十分不自在。這種負擔久瞭,就會衍生出一種負面情緒。最終這種情緒爆發,就會導致鄰裡失和甚至大動幹戈。此外,常年的慪氣,也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因此,不論是和鄰居打仗,還是自己一個人在傢慪氣,都會帶來“傷人”的後果。因此古人認為,“門對門”的建房子格局,帶來的是彼此傷害,既“傷人”。此外,在過去,“門對門”之間的街道,相對窄小。一旦趕上對門的兩戶人傢同時有急事,需要出門,則會導致路況擁擠,影響交通,甚至釀成沖突。

再說後半句。當代建築,根據相關法律,存在使用壽命。過瞭使用壽命會被判定為“險樓”。而我國傳統農村居民則相對沒有這種觀念。有時候,在修繕房屋的時候,會不斷在墻壁上給墻壁進行加高。這便是所謂的“墻壘墻”。有的圍墻屬於土墻,這種土墻的質量本身就較為脆弱,在“相壘”過程中,處於基部的墻壁,很可能因為無法承載新增加的高壓而出現垮塌現象,最終釀成事故。想必古人因為這個因素吃過大虧,於是將“墻壘墻”的結果歸納為“遭殃”二字。

在當下,雖然傳統農村房屋的戶型基本上將要退出我們的生活。不過,本文所說的這句俗語,其實也折射出一種哲理:所謂“門對門”其實可以引申理解成“避嫌”:不要給人一種自己知道對方隱私的嫌疑,免得傷和氣;而“墻壘墻”則可以引申理解為有大局觀:不要光顧著考慮如何把墻壁越加越高,而忽略瞭基礎問題。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