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古代第一美男潘安,出身世傢大族最後結局如何?

古代第一美男潘安,出身世傢大族最後結局如何?

時間:2020-03-04 13:37:4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潘安的故事,今天給大傢帶來瞭相關內容,和大傢一起分享。

潘安的出身:走在時代最前沿的士族子弟

世傢大族子弟的身份,是潘安在那個時代名噪一時的基礎,在土坷垃裡刨食的平民,無論有多帥氣,也不會有人看得見,風霜雪雨會把俊俏的臉蛋砍成老樹皮。

潘安父祖在魏晉期間就是地方大員,按照兩晉士族內部通婚的習俗,自然母傢、妻族都是當時的豪門大族。出身給瞭潘安一個出入於上層社會的通行證,一個個人展現的舞臺,沒有它,潘安什麼都不是。

潘安少年時代遊歷中原,就讀太學,青年時代出入相府,充當幕僚。後來又依附賈氏、司馬氏、楊氏,與石崇、陸機、左思、劉琨等名流交往,並出入官場,這些經歷的前提,就是他的士族子弟身份。

起源於魏文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為潘安這樣的世傢大族子弟提供瞭方便之門,從他出生開始,時代就賜予他結交權貴之門的鑰匙,和仕宦生涯的軌道。這個大環境決定瞭,即便是潘安傢的一條狗,都具有成為名狗的基本條件。

不管潘安有多“中用”,離開身份的保駕護航,他都不會中用!

東晉辭賦大傢:潘才如江的一流文學傢

跟他的外貌同輝的是他的文學才華,潘安的詩賦可以與兩漢四大傢遙相輝映,別具一格。王勃在他的《滕王閣序》中稱贊潘安是“潘才如江”,李商隱說“隻有安仁能作誄”,後世為潘安才華所傾倒的文人墨客數不勝數。

潘安初入仕途,為晉武帝撰寫的一篇“應景文”《籍田賦》,因為寫得太好,遭人嫉恨,竟然十餘年不得升遷。

他在《秋興賦》中,自嘆仕途不順,獨創“潘鬢”一詞以悲秋自憐,沒想到這個詞竟然也成瞭後世的一個著名典故。

即便閑居期間,偶然塗鴉的《閑居賦》,一句“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竟成瞭著名的蘇州園林“拙政園”的名字出處。

潘安悼念亡妻楊氏的《哀辭》,以其獨特的男性“細膩”和“多愁善感”,開創瞭誄文的新高度,它沒有華美的辭藻堆砌,也沒有排山倒海的比賦,全篇以情真意切,打動瞭所有的文人墨客。

潘安以他的文學才華,傲立“金谷二十四友”之首,也以他的詩賦奠定瞭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不朽地位。

一生起伏被夷三族:政治投機者的落拓悲歌

然而作為政客的潘安,卻一生不得志,最後還落得被夷滅三族的下場。

潘安的政治生涯,可以用兩個字概括:攀附。早年攀附太尉賈充,後來又依附於太傅楊駿,楊駿倒臺後,又投靠在賈謐的門下。

賈謐就是賈充的外孫,因其父韓壽入贅賈傢,賈謐就成瞭賈充的孫子,賈南風的外甥。賈氏無疑是那個時代最有權勢的傢族,以賈謐和賈南風為核心,形成瞭以石崇、陸機、左思、劉琨為爪牙的政治勢力,潘安也是其中一員。

本來,楊駿的倒臺,讓潘安差點身首異處,潘安應該吸取教訓,遠離是非。他的母親也不斷提醒他政治的危險,然而身處上層權貴交際圈的潘安,已經難以自拔,越陷越深。

元康九年,賈南風設計陷害太子司馬遹,潘安以他的特長,假冒司馬遹手跡,幫賈南風制造瞭一份太子謀反的證據,導致司馬遹遇害。

趙王司馬倫政變成功後,賈氏倒臺,“性輕躁,趨世利”的潘安,因為與司馬倫的心腹孫秀之間的宿怨,被孫秀誣告,落得夷滅三族的下場。

花樣美男小迷弟:畸形時代的男式花瓶

有意思的是,潘安留給後人的印象,前三個角色幾乎無人知曉,即便貢獻率最高的詩賦,後人也知之甚少,隻知道美男子的潘安。

關於潘安的相貌,史書上其實沒有描述,所以隻留下空洞的“貌美”和“優雅”傳言。有一個典故叫“擲果盈車”,說潘安乘車出門,滿大街女人,不管老幼,都發瞭瘋似的追著潘安跑,拿手中的水果當鮮花,拼命往他的車上扔,結果回來後裝瞭滿滿一車。

同時期還有兩位大才子,一位叫張載,一位叫左思,因為長得醜,待遇就不一樣瞭,張載出門常常被京城婦女丟一車石頭,左思被吐一身吐沫!

這個敘述顯然有點誇張,張載招誰惹誰瞭,你拿石頭砸人傢?左思長得再醜也沒妨礙市容市貌,更沒騷擾誰,憑什麼吐人傢一身?不過,這個故事所表達的社會背景卻是真實的——一個價值觀極其扭曲的病態社會!

東晉雖說偏安一隅,政治上沒落,國傢危機四伏,但是也擋不住紙醉燈謎的上層貴族的奢華與墮落。士族階層不把心思放在為國解憂,而是熱衷於個人的標新立異:清談、長嘯、作柔態媚態、嗑藥,怎麼墮落怎麼來。偏偏全社會以這種病態為時尚,趨之若鶩。

比如東晉風華的“開明”,導致女人比現代人還要瘋狂,至少在現代社會,追星的很少有中年及老年婦女,東晉則不然,大媽也可以公然追著帥哥跑。同期有一個與潘安齊名的美男子衛玠,有一次出門,被一群瘋狂的粉絲圍瞭個裡三層外三層,害得小帥哥“體不堪勞”,回到傢一病不起,竟然死瞭!

東晉的醉生夢死,跟偏安的南宋小朝廷真是如出一轍。潘安的大名,映襯的就是那個畸形年代,上層社會的腐朽與墮落!

回過來頭再看看潘安,“中看”是毫無疑問的,至於“中不中用”要一分為二。單純從他的文學價值來看,潘安有足夠的理由,被尊為一代巨擘,說他直追漢賦四大傢也不為過。

如果偏要把他當做政治傢,甚至放到道德天平上稱重,司馬遷會告訴你:潘安輕如鴻毛!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