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五個權勢滔天的太監,最後結局分別如何?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趙高的故事,今天給大傢帶來瞭相關內容,和大傢一起分享。
在兩千年專制集權的中華帝國中,皇權無疑是最無可爭議的至上權威。但是,歷史上卻發生瞭滑稽的劇情:皇權往往被架空和操縱。而在這些非常勢力中,閹宦可以說是最為另類和值得研究的一支。其中,除瞭陰險狡詐的小人形象,還有其他不為人知的另類形象。
其一,便是彪炳史冊的東漢名宦,蔡倫。蔡倫於東漢明帝時入宮,章帝、和帝時接連升級,最後升任中常侍,進入內朝參政。當然,史書中對其評價極高,此人“盡心敦慎”,“數犯嚴顏,匡弼得失”,更因開創原紙漿造紙法而獲封龍亭侯,最終青史留名。

其二,便是獲封皇帝的宦官,曹騰。據史書記載,此人是西漢開國功臣曹參的後人,不過傢道中落,幼時便被迫凈身入宮。東漢安帝時,曹騰因機敏聰慧,被差去服侍太子劉保。不久,劉保登基,是為漢順帝。隨之而起,曹騰也因寵信而升為中常侍。但順帝早崩,幼子沖帝即位不到半年也早夭瞭。
皇統屢絕,這引來瞭外戚對皇權的覬覦。不久,漢質帝被外戚毒害,此時,中央的矛盾一觸即發。正是曹騰費盡心機扶持劉志,才有瞭日後的漢恒帝。恒帝投桃報李,封曹騰為費亭侯。曹騰膝下無子,隻有養子曹嵩,而曹嵩之子便是曹操。日後,魏文帝曹丕繼位,馬上追封祖父曹嵩,就連曹騰也被追封為高皇帝。宦官受封為帝位,千百年來可說是無出其右瞭。
其三,便是大明第一奸宦,魏忠賢。此人本為街頭無賴,終日混跡於聲色犬馬之中。後來被賭債追逼,不得不委身為太監。但憑借著油嘴滑舌和逢迎之能,精通市井技藝的魏忠賢勾搭到皇長孫的乳母客氏,並逐漸得到瞭皇長孫朱由校,即日後的明熹宗的信任。
於是,“九千歲”權傾天下,惹得滿朝官員無不趨炎附勢,紛紛為他建造生祠。不過,由於此人專擅朝政,結黨營私,引來瞭東林黨人的彈劾,最後滿手忠義人士鮮血的魏忠賢自盡於前去鳳陽守陵的路上。

其四,便是史上第一位統一帝國的權宦,趙高。此人於大秦帝國的鼎盛之際入宮,逐步晉升,最後位當中書令。特別是對秦二世的操縱,使他權傾朝野。但惡貫滿盈的趙高仍然躲不瞭懲治,最後被秦王子嬰設計殺死。
其五,大明第一位權宦,王振。明朝開國之初年嚴厲禁止宦官參政,尤其是參與機務。但隨著明成祖發動靖難之役,原來的朝臣已經無法信任,隻能破格提拔宦官進入權力體系。就這樣,在仁宣之治後,長在宮闈之中的明英宗即位。恰好,他的玩伴正是由略懂詩書的王振。於是,急於建功立業的明英宗開始將大權委任給王振,最後引來瞭土木堡之變,自己兵敗被俘。也就是在戰亂中,禍亂朝廷的王振被群將毆擊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