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張居正為何要提拔戚繼光?戚繼光是個怎麼樣的人呢?

張居正為何要提拔戚繼光?戚繼光是個怎麼樣的人呢?

時間:2020-03-05 08:02:36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張居正為何要提拔戚繼光?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在古代,文臣和武將之間的關系一直是難以調節的。文官們覺得武將都太魯莽,做事情總是會沖動。反之,武官們也瞧不起文臣,覺得過於軟弱。

歷史中經常出現文武官不合的局面,而一個政權要發展,兩者就需要和睦相處,這樣國傢才能得到穩定的發展。

好比廉頗藺相如之間的和睦相處,給趙國在歷史的舞臺上帶來瞭非常精彩的一面。那時誰都害怕強大的秦國,可是趙國隻要有這兩個人在,就不會被打敗。

兩人彼此也是非常敬重對方,朝廷中也是一度出現非常和睦的氛圍,臣子和百姓們一起共同努力,這種局面對國傢來說是非常難得的。

再者諸葛亮跟蜀國的幾位武將也是保持著非常好的關系,文臣管理內部政務之事,將軍在外殺敵,一度上蜀國的勢力飆升。隻有在文武之間配合好,才能夠發展好。

明朝時期同樣如此,而且比以上說的這些都要來之不易,這便是張居正和戚繼光。一個主攻國傢政事,一個在外保衛疆土,因為大明王朝在那個時期才得到瞭非常良好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戚繼光一開始其實是不被重視的,最後是被張居正一手給提拔起來的。而張居正那個時候都已經位極人臣,可以說就連皇上都在他的權力掌控之中,為什麼要提拔一個不起眼的戚繼光呢?

01年少聰慧,考中功名想要知道為什麼張居正要提拔一位當時還不知名的小將,還得從張居正的生平瞭解一下,看下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從小的時候張居正就很聰明,而且也還愛學習,所以在科舉的道路也算是走的非常如意的。考中瞭進士之後,便真正開始瞭他的仕途生涯。

而他的仕途導師,可是有名的徐階,同樣都是明朝的忠臣,張居正受到瞭很多徐階的影響。

02才華橫溢,終成首輔但才二十多歲就踏上仕途的張居正,剛開始哪裡是那些朝中大臣的對手。

即使有自己的老師徐階支持,但終歸還是輩分太淺,而且還有政見不同的高拱在朝中,張居正在很多方面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

但是他懂得韜光養晦,在政壇中慢慢學習執政之道,也在中途的時候退出瞭政壇一段時間,不僅是為瞭能夠緩解壓力,或許也想暫時躲避一下政局的糾紛。

張居正的才華也是令人羨慕的,在朝廷為官期間學習到瞭很多知識,對於朝廷內部的腐敗問題,對於國傢政治該如何去改革等等問題都有瞭深刻而正確的認知。

後來張居正再次回到朝廷,也肩負著自己師父徐階的期望,快速成長起來。最終,他做上瞭首輔的位置,從此開始掌控當時的明朝政壇。在為官期間,張居正也發現瞭明朝當時在軍事上的諸多弊端。

03將相和睦,傳為佳話在張居中掌權的期間,可謂是給朝廷官員來瞭一次大抽血。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為瞭能夠鞏固自己的權利,但是更重要的是他舉薦提拔的人,後來大都成為瞭棟梁之才。

而且其中最為知名的,自然就是戚繼光瞭。在看出瞭戚繼光的能力之後,張居正幾乎是全權把軍權都交給瞭戚將軍來管理,最終的結果也是沒有讓人失望。

戚將軍一生都非常感謝這位首輔的知遇之恩,也非常敬重張居正。而張居正也是非常看重這位軍事帥才,兩者可謂是英雄惜英雄啊!

04豐功偉績,帝國支柱原本當時的明朝是越走越衰敗的,尤其是腐敗的朝廷內部讓國力一損再損。自從張居正一上臺之後,各種正確的改革措施使得國力又逐漸恢復瞭起來。

而且還曾一度達到瞭空前強大的地步,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萬歷中興”盛世之景。

那麼如此優秀而且權傾朝野的張居正,究竟為何要提拔一位沒有名氣的戚繼光呢?

張居正立志改革,優待人才

首先還是張居正此人的政治思想是非常正確的,他一直以來都立志要改革,而且還受到徐階的影響,更是一心想要改變這個腐敗的朝廷局面。

那麼其自然知道現有的官員,大多都是腐敗或者無能的,於是迫切需要更換一批真正優秀的能人來執政。所以說他不管出生如何,隻要是看重的人才,都可以得到重用。

戚繼光本事不凡,是金子總會發光

其次,這也是戚繼光個人能力的突出,他和那些紈絝子弟不一樣,不但因傢境貧寒吃瞭很多苦,而且在明朝抗倭戰爭中有非常豐富的經驗,雖不出名,但也在抗倭戰爭中積累瞭不少的聲望。

同時,戚繼光也非常勤於學習,改造、發明瞭各種火攻武器,還嚴於治軍,諸如被戚繼光親自領導訓練的“戚傢軍”,便可以說是最直觀的表現。

幾乎是個明眼人都能看出他的軍事才能非常優秀。何況是被張居正給發現瞭,自然會重用這樣優秀的軍事人才。

千金買骨,張居正希望更有有才華的人來保傢衛國

就好比戰國時期,有一位臣子為君王去尋找千裡馬,最終這位臣子用重金隻買瞭死馬的頭骨,這件事引起瞭君王的憤怒。

但是這位臣子跟君王說,這隻是給天下人做個表率,世人知道瞭這件事自然會把千裡馬主動送過來的,結果還真如此。

張居正何嘗不是用這種方法,把一個完全沒有背景的戚繼光提拔起來,也正是在告訴天下人,隻要有能力都會得到重用。這也激勵著優秀的人才,所以在那個時期才有非常多的人才被發掘出來。

之前人們都對朝廷寒心瞭,而張居正用這一招巧妙地化解瞭大傢對朝廷的失望,並且還一舉多得招來瞭很多優異的人才。

這樣也能明白,為什麼戚繼光也能得到重任瞭吧。身處在那個年代的人是很有福分的,至少自己有本事就會有很好的出路,假設戚繼光不是在那個年代,可想我們都不會知道有這麼一位優秀的軍事人才。

而且張居正把是人才都有發展機會這個信息一傳達出去,朝廷也迎來瞭一次大革新。原本已經腐敗無能不堪的朝廷,又開始有瞭生機,而且還是全新的政治局面,這也給明朝發展奠定瞭政治基礎。

05總結:簡而言之,從一定角度上來說,戚繼光最終被提拔並重用,這也是時代所需,也是恰巧碰到瞭張居正這樣難得的首輔。

一切都顯得那麼剛剛好,萬歷年間,也正是因為有瞭張居正的存在,才會讓那段歷史變得那麼精彩。

雖然說最終張居正傢族的結局不好,但這也是封建時期“皇權”與“相權”鬥爭的必然結果。

張居正給明朝做出的貢獻是誰也替代不瞭的。原本是一個奄奄一息,眼看著就要瓦解的明朝,也正是因為張居正對於戚繼光的提拔,兩人一個在朝運籌帷幄,一個身在北方抵禦韃靼。

從而讓明朝在萬歷年間那風雨飄搖之時呈現出瞭十餘年的“萬歷中興”盛世之景。

正如清朝傑出的政治傢張廷玉所說,“戚繼光用兵,威名震寰宇。然當張居正、譚綸任國事則成,厥後張鼎思、張希皋等居言路則廢。任將之道,亦可知矣。”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