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獨孤伽羅有什麼本事?怎麼評價獨孤伽羅的功過?

獨孤伽羅有什麼本事?怎麼評價獨孤伽羅的功過?

時間:2020-03-05 08:08:3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怎麼評價獨孤伽羅的功過?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隋文帝的皇後獨孤伽羅禦夫、禦子、禦國,成就斐然,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大隋王朝的興衰毀譽,都與這位皇後密切相關。

一、禦夫

獨孤皇後禦夫有道,最經典的表現是,她讓身為皇帝的隋文帝楊堅一生保持瞭一夫一妻制,創造瞭中國古代帝王的奇跡。獨孤伽羅十四歲嫁給楊堅,婚後夫妻共同發誓 “無異生之子”,也就是說,楊堅所有的兒女,必須都是獨孤伽羅所生。這在奉行一妻多妾制的中國古代皇帝身上,是絕無僅有的。

獨孤皇後是傢庭背景雄厚。她出身貴族,父親是西魏八大柱國之一、關隴貴族集團的核心人物獨孤信。獨孤信生有七個女兒,其中有三個都是皇後,獨孤傢政治地位可見一斑。楊堅的父親楊忠甚至還是獨孤信的部下。正是有瞭這種強勢的背景,獨孤伽羅才敢提出 “無異生之子”的要求,讓楊堅在當瞭皇帝之後仍然恪守一夫一妻之道。

獨孤伽羅是個有膽、有識、有勇的女人。能夠多次在關鍵時刻幫助楊堅做出政治決斷。楊堅和獨孤伽羅的長女楊麗華嫁給瞭北周宣帝。宣帝死後,楊堅輔政,是做一個掌握實權的權臣,還是代周自立,是擺在楊堅面前的一道難題。就在楊堅猶豫不決的關鍵時刻,是獨孤伽羅向丈夫進言:“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從而堅定瞭楊堅的信心,成就瞭隋朝的帝業,也讓楊堅畏服。

獨孤皇後一有閑暇便手不釋卷,每次隋文帝上朝,她必與之並輦而行,“政有所失,隨則匡正, 多有弘益”。所以,開皇年間的政治決策。獨孤皇後出力甚多。時人將兩人並尊“二聖”。獨孤皇後協助隋文帝創造出“開皇之治”的治世局面,正是她政治智慧的反映。

有一次,隋文帝偶爾註意到瞭一個宮女,一時把持不住,就臨幸瞭這個宮女。獨孤皇後知道後勃然大怒,趁隋文帝上朝之機, 一頓亂棒,將宮女活活打死。隋文帝下朝後聽說此事,“單騎從苑中出,不由徑路,入山谷間二十馀裡。”跑出去二十多裡。獨孤皇後也因此事被人稱為“妒婦”。然而一個女人為瞭愛情不顧一切,正說明她在維護愛情方面的勇氣。

獨孤皇後死後,隋文帝對負責營建陵墓的大臣說:

“汝既曾葬皇後,今我方死,宜好安置。魂其有知,當相見於地下。”

明確的表達瞭文帝希望能夠在地和獨孤皇後重逢的心願。這種讓皇帝生出“生同裘,死同穴”想法的皇後,難道不算禦夫有道?

二、禦子

獨孤皇後和隋文帝一共生育瞭五兒子。太子楊勇為人文質彬彬,寬厚善良,符合守成之君的要求,隋文帝對他寄予厚望。獨孤皇後也為太子楊勇選定瞭端莊有禮的太子妃。然而,楊勇卻喜歡上瞭雲昭訓。因妾嫌妻,使得對愛情專一的獨孤皇後大為不悅。這時候,平定江南,回來的的晉王楊廣乘虛而入,做出一副謙 恭孝順,不近女色的樣子,處處討好母親。獨孤皇後的情感開始迅速向楊廣傾斜。

開皇十一年,元妃去世。獨孤皇後懷疑是太子楊勇下的黑手。“為妾殺妻”觸犯瞭獨孤皇後 的道德底線,堅定瞭她廢黜太子的決心。她聯絡宰相楊素,一方面打擊支持太子的高熲,不斷誣陷太子;另一 方面在隋文帝面前不斷樹立晉王楊廣的正面形象。最終隋文帝以太子“性識庸暗,仁孝無聞,昵近小人委任奸佞”的罪名將太子廢為庶 人,晉王楊廣被立為太子。

廢立太子一直被認為是獨孤皇後最大的失誤。仁壽四年,隋文帝染病,日漸危重之時,楊廣與宰相楊素迫不及待的議論皇帝死後接班事宜,又企圖強奸隋文帝的寵妃宣華夫人。隋文帝大怒,意欲廢黜楊廣,重新立楊勇為太子。結果,楊廣先發制人,殺死廢太子楊勇,隋文帝也因此死得不明不白。

據《資治通鑒》記載,隋文帝在臨死之 前,曾經大叫“獨孤誤我”。似乎對當年聽信 獨孤皇後的慫恿,廢長立幼的事情頗為悔恨。客觀的說,煬帝亡國,獨孤皇後難逃其咎,但絕不能認為她是大隋滅亡的根源。這一點我們下面再詳細解釋。

楊廣當上皇帝以後好大喜功,但是如果僅從才能上看,楊廣比楊勇顯然更加有才華和本領,在當上皇帝之前,楊廣的文治武功和為人處世,在朝野好評如潮。獨孤皇後選擇楊廣,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並沒有什麼錯誤。獨孤皇後不是預言傢,不可能預見到楊廣後來的改變,又怎能把隋朝的滅亡之過歸於她呢!

三、禦國

所謂禦國,是指獨孤皇後深度地參與瞭國傢管理,不僅在後宮輔政,還把觸角直接伸到 瞭政治前臺。開皇初年,突厥和隋朝互市,出售一筐明珠,要價八百萬錢。有人勸獨孤皇後買 下來。獨孤皇後說:“非我所須也。當今戎狄 屢寇,將士疲勞,未若以八百萬分賞有功 者。”一下子贏得滿朝歸心。

獨孤皇後一生節儉,從不用高檔首飾。據《北史》記載,隋文帝有一次合藥,需要胡粉一兩,跟獨孤皇後討要,沒想到獨孤皇後一直素面朝天,竟然沒有。獨孤皇後跟一向提倡節儉的隋文帝珠聯璧合,共同營造瞭隋朝初年簡樸的宮廷風氣。

獨孤皇後雖然在後宮專寵,但卻自律甚嚴。她的娘傢人 沒有一個身居高位的。一旦有外戚犯罪,還要從重處罰。獨孤皇後的表兄崔長仁,犯罪當死,如果按照當時的律法和習俗,也可以予以赦免。但是,獨孤皇後堅持“國傢之事,焉可顧私!”最終把崔長仁斬首。這種不縱容外戚,自覺維護 皇權的態度贏得瞭隋文帝的尊重,也贏得瞭滿朝大臣的尊重。

獨孤皇後是一個價值觀比較正統的皇後,她一方面積極為隋文帝貢獻政治才華,另一方面則是把握好尺度,並不違規幹政。《隋書·獨孤皇後傳》稱:獨孤 皇後“謙卑自守,世以為賢”,是當時人們的公論。

獨孤皇後一死,隋文帝便納瞭宣華夫人陳氏和容華夫人蔡氏,整天與她們泡在一起,在國政處理上也出現瞭很多失誤,不復明主風范。所以說,獨孤皇後是禦夫、禦子、禦國的鐵娘子,承載著大隋王朝的興衰毀譽。

四、獨孤皇後廢勇立廣

《隋書·後妃傳》載:“ 廢太子立晉王廣, 皆後之謀也。”

隋文帝在廢太子時也說:“ 此兒不堪承嗣久 矣, 皇後恒勸我廢之。”隋文帝在臨死時還有“ 獨孤誤 我” 之嘆。那麼, 獨孤皇後在廢易太子事件中真能 起關鍵作用嗎?

在隋朝的政治 上,獨孤皇後是有相當大的發言權的。《隋書·後妃傳》說: “ 後每與上言及政事, 往往意合,在宮中稱為二聖” 。 說明瞭獨孤皇後在廢立太子事件中是相當有份量的。

開皇十一年,太子妃元氏亡,太子雲妃專擅內政,獨孤皇後非常不滿。她“ 頗遣人伺察,以求勇過” 。 楊素正是背後有皇後的支持,才敢於參與楊廣太子之謀。

獨孤皇後決意廢太子,太子本人絕對有可廢之原因。太子楊勇敢寵愛雲氏, 太子妃元氏死前曾在皇後面前哭訴時:“ 太子不以夫婦禮待之,專寵阿雲。”這正好觸碰到瞭獨孤皇後的道德底線。所以太子妃之死,才會對楊勇的太子之位產生不利影響。

獨孤皇後認為太子不寵愛自己為他選的太子妃,是因為他要與皇後爭奪權力,表達不滿。獨孤皇後從自己的經歷出發,對權力的平穩過度非常渴望。 早在宇文氏禪代西魏時,宇文泰也是直到晚年尚未確定嫡嗣傳承。他的長子宇文毓有德,三子宇文覺是嫡子。

宇文泰猶豫不定,結果死後發生瞭權臣主導下的嫡庶之爭。獨孤皇後的父親獨孤信也是因為此事而被賜死,這對獨孤皇後來說是一生揮之不去的陰影。因此,她與楊堅“ 誓無異生之子” ,也是希望藉此消弭嫡庶之爭的政治隱患,確保宗法權力的穩定過渡。

太子楊勇偏偏多內寵, 除太子妃外,還有雲昭訓、 高良娣、王良媛、成姬及後宮所生十子。 如果太子勇繼位, 嫡庶之爭又可能再起, 這是獨孤氏所力戒的, 所以“ 後彌不 平…求勇過惡”,有瞭廢立之心。

獨孤皇後的先祖為拓拔鮮卑人,她的婚姻觀念具有代北少數民族的特性。姻太子妃元氏是北魏宗室元孝矩之女,正符合代北尚貴戚的婚姻觀念。楊勇所寵愛的阿雲並非望族,太子楊勇未諳上層婚姻中的政治要義,專寵阿雲,,破壞瞭關隴集團維系並結構其政治體系的原則。 獨孤皇後所以才說出“ 今儻非類,變 亂宗社”這樣的話 。

獨孤皇後是個有眼光的皇後,她總是把後宮與封建政治聯系在一起處理後權與皇權的關系。 她說:“ 以婦人與政, 或從此漸,不可開其源也。”然而太子寵愛的阿雲卻“ 專擅內政”,獨孤皇後怎能坐視不管?

所以獨孤皇後廢勇立廣並不是沖動,也不是她“厚此薄彼”,而是為瞭維護統治集團的政治利益,為瞭鞏固新的集權政治。在獨孤皇後看來,太子楊勇的所作所為有可能會“變亂宗社” 。 而楊廣在皇後和文帝面前的表現,正符合她平穩過渡權力的認識, 符合鞏固新政權的要求。

所以說,獨孤皇後選嗣是從政權來考慮的,而不是一己之私。 正如王夫之說:“ 文帝廢勇而立廣,雖偏聽悍妻,致他日有獨孤誤我之嘆。然當廣惡未著,勇德有愆之日,參 互相見, 亦未見廢立之非社稷計也。” 因此我們不能以楊廣後來的做法,作為貶斥獨孤皇後的依據。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