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何會身陷白登山之圍?白登山戰役的真實情況是怎麼樣的?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白登山戰役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公元前201年,二月。
劉邦稱帝,定都於洛陽。
劉邦在立國之初,曾經相繼分封七王:
楚王韓信,建都下邳
梁王彭越:建都定陶
淮南王英佈:建都六縣
長沙王吳芮:建都臨湘
張耳趙王:建都襄國((其子張敖承襲)
韓王信:建都潁川
燕王臧荼:建都薊

劉邦所分封的這些異姓王,與其說是分封,不如說是其無奈之舉。大漢王朝建立之初的郡國並行,讓其保證統治核心穩固的同時,也在無形中成為瞭大一統王朝的一塊絆腳石。
那些被分封的異姓王他們的權勢並不亞於劉邦。
有些異姓王所統禦的國土面積甚至要遠遠超過劉邦,這些國中之國勢力最為強大者為楚王韓信,其擁有城池高達一百多座,成為劉邦心中最為擔憂的存在。
隻是,劉邦在立國之初迫於壓力,隻能分封這些異姓王。
然而,對於一個大一統的王朝而言,國中之國的存在終究是一個巨大的禍事,也是阻礙大一統歷史進程最大的一塊絆腳石。
公元前202年,十月。
劉邦分封異姓王的禍事終於發生。
劉邦在建立大漢王朝之後,為瞭統治權力的穩固,項羽舊部多慘遭屠戮。有些則逃匿於各國封地,劉邦不願出面揭穿此事,反而引發瞭更大的禍端。
燕王臧荼因為劉邦捕殺項羽舊部,很快在燕地謀反,占領代地。

劉邦親自引兵北上,前往燕國平叛。
燕王臧荼聞悉劉邦引兵前來,遂引兵在易水河岸防守,不幸被漢軍大敗於易水河岸。
樊噲引兵擒獲臧荼,劉邦遂順利平定燕地叛亂,重立盧綰為燕王。
十二月,有人狀告楚王韓信謀反,劉邦聽取陳平建議,借南遊夢澤之地,讓分封各王前往陳郡會合。
項羽烏江自刎之後,其部將鐘離昧逃於楚地,劉邦對此一直耿耿於懷。
劉邦此舉實為統領大軍襲擊楚王韓信,韓信聽到消息,準備引兵抗擊劉邦。
韓信心想自己並無過錯,如果悍然舉兵,無疑將自己謀反的罪過坐實。可獨自前往陳郡謁見劉邦,仍舊有性命之憂。
最終,韓信聽取部下建議,準備捕殺鐘離昧,鐘離昧拔劍自刎。
韓信遂帶著鐘離昧的人頭前去謁見劉邦,劉邦仍舊下令擒獲韓信,將其押送至洛陽。劉邦擒獲韓信之後,並沒有殺害韓信,而是貶韓信為淮陰侯。
同時,韓信的楚國封地被劉氏宗親瓜分,齊王劉肥管轄齊地。
劉賈為荊王,掌淮東地,建都下邳
劉交為楚王,掌淮西地,建都碭郡
劉肥為齊王,掌齊城邑,建都膠東

此次分割韓信封地之後,劉邦將另一個人的封地也重新做瞭調整。
公元前201年,正月。
劉邦以韓王信所據之地為天下重心,位居四通八達之地,頗讓劉邦心憂,劉邦下令將韓王信(與韓信非同一人)從其封地潁川遷至晉陽。
韓王信所在封地,匈奴屢屢侵襲朔北邊境,韓王信不得不出兵防禦大漢邊境。這樣一來,劉邦不僅能夠利用韓王信拱衛邊疆防禦,還能夠讓其軍事力量有所,無法成為王朝的一大威脅。
韓王信遷往封地太原之後,匈奴的屢屢侵襲給他帶來瞭很大的困擾。他上書高祖劉邦將封地再度北遷至馬邑,以便及時防禦邊境。

韓王信北遷馬邑之後,匈奴圍攻更加猛烈,都城馬邑也被匈奴圍困,韓王信派遣使者前往匈奴營帳求和解圍。
劉邦聽聞之後,迅速派遣大軍北上馳援,同時申斥韓王信通信匈奴之事,韓王信恐於被劉邦誅殺,北上投靠匈奴。
韓王信投降匈奴之後,匈奴首領冒頓單於給與瞭很大的支持,二人組成匈奴聯軍迅速攻占晉陽、銅鞮,很快將戰火指向河東地區。

河東地區乃是關中東北翼最為倚重的戰略屏障,河東有失,關中東北一翼瞬間無險可守。
劉邦親自引兵北上抗擊匈奴聯軍。
主力大軍;劉邦與灌嬰、靳歙統領三十萬大軍北上晉陽
側翼大軍:樊噲、周勃、夏侯嬰統領兩萬大軍從代地側翼迂回

兩路大軍分別推進,預計會師於晉陽。
劉邦所統領的主力大軍,迅速進抵銅鞮,與韓王信相遇,戰陣其部將王喜。
韓王信兵敗退守晉陽,劉邦統領大軍緊隨其後。
樊噲一行人在北翼一帶橫掃韓王信少量兵力,隨即南下成功合兵晉陽。漢軍再度順利擊潰韓王信,首收復晉陽,繼續一路追擊北上,進抵婁煩、馬邑一帶駐守。

韓王信敗走北上,退守廣武,冒頓單於聽聞消息親自統領三十萬騎兵屯駐代谷,同時分別以左、右賢王各自統領一萬騎兵助攻韓王信,韓王信兵威復振。

大漢王朝立國之初,與匈奴的第一次正面大兵團對抗正式登上瞭歷史舞臺。
漢軍再度在廣武擊潰韓王信的聯軍,匈奴聯軍不斷被漢軍擊潰。劉邦聽聞冒頓單於屯集大軍於代谷,遂準備一舉擊潰其主力,穩固北部邊疆。
劉邦統領大軍迅速朝著代谷推進,一路上隻是遇到一些老弱殘兵,並沒有大規模的交戰。這些信號,讓屢屢獲勝的劉邦漸漸放松瞭警惕,他自以為冒頓單於的主力並不強悍,遂繼續引兵北進。

漢高祖劉邦遂輕敵冒進,北進至平城,屯駐於白登山。
這個時候,登上白登山的劉邦突然發現瞭一個可怕的場面:
冒頓單於統領三十萬騎兵倏忽而至,兵圍白登山!
屯駐於白登山上的漢軍,遂被圍七日,形勢危急。

當時正值朔北寒冬,天氣寒冷,一旦長時間受困,劉邦大軍會面臨滅頂之災。
劉邦火速派人以重金賄賂冒頓單於皇後閼氏,奉宗室公主為單於妻,終於得以逃離平城白登山。
此次漢軍與匈奴交戰,成為大漢王朝對外關系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匈奴的強悍一度讓漢軍放棄瞭對外作戰的決心。
此後漫長的歲月裡,大漢王朝都遵循以和為貴的理念,屢屢委屈於匈奴,並不對外作戰,而是大力發展王朝經濟,快速恢復戰後經濟,以圖增強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