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古代窗戶都是用紙糊的 下雨的時候就不怕雨淋嗎

古代窗戶都是用紙糊的 下雨的時候就不怕雨淋嗎

時間:2020-03-06 12:19:4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你真的瞭解古代窗戶紙嗎?小編給大傢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喜歡看古裝劇的小夥伴都發現,在古時候,人們的窗戶上都是沒有玻璃的,都是用麻佈或者是紙來遮蓋窗戶,在清朝時,玻璃才傳入我國。那用紙來糊窗戶,下雨時不怕雨淋嗎?

古時候的人們最開始時是用動物的毛皮來遮窗戶,在秦漢之前有錢的人傢會用麻佈或絹紗來遮窗戶,而窮人傢隻能用草編的簾子來遮窗戶瞭,但遮光效果並不好。在西漢時期,人們可以用麻紙來糊窗戶,這種紙比較粗糙。等到瞭東漢,由於出現瞭造紙術,所以紙張開始推廣起來,但價格非常貴,隻有少數富人傢才能用,而且它由於非常脆弱,所以並不能做窗戶紙。到瞭隋唐時期,隨著紙張的改進,出現瞭一種韌皮紙,它韌性很強不容易撕爛,但不能防水。

在宋朝時才出現瞭油窗紙,它韌性十足,而且透光性也很好,人們除瞭貼窗戶外,還用它做油紙傘。在宋朝後期,一些王公貴族傢還開始用明瓦作窗紙,它類似於玻璃,但透光性比不上玻璃。它主要是用貝殼、羊角以及雲母片做材料,然後再由匠人打磨成正方形的薄片。

但在民間人們還是用窗紙,他們不怕窗紙被雨水打濕嗎?其實他們的窗戶上除瞭窗紙外還有一層窗板,在冬天或者愛下雨的季節,人們會在窗紙與窗板間裝上簾棉,這樣即使下雨下雪也不怕瞭。但這樣人們就不能透窗觀景瞭,而古人是非常有智慧的,他們在蓋房時采用瞭回廊設計,這樣窗戶就延伸出長長的房簷,所以雨水是很難入窗的,也不會影響他們觀景的好

心境。

在古時候,北方人的窗戶紙是糊在外面的,是防止積雪打濕紙面,而南方傢庭的窗戶紙是糊在裡面,這樣非常美觀,將窗棱上的雕花也能顯現出來。而且在唐代以前窗戶都是固定著的,是不能打開的。在宋代以後,人們傢的窗戶才做成瞭橫批的樣式,這樣通風和采光都不錯。到瞭明代,窗戶多是井字格,柳條格等,在清代以後,窗棱的形狀多種多樣,有仙桃、靈芝或葫蘆的樣子,而從這一點就可看出我們中國人的智慧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