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典故
對三十年河東典故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傢參考。
黃河全長5464公裡,發源於青藏的巴彥喀拉山脈,流經9個省,最後流入渤海。由於黃河流經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瞭大量的泥沙,在奔流不息過程中,慢慢沉淀淤積,河床慢慢抬高,天長日久,河道一點點往低處滾動,形成新的河道,日久天長,這種現象是持續的,三十年河道有可能在府的東面,三十年後,就會改變到府的西面,由此可見,這是一種地理變化的情況。

後來有一個人,經歷瞭一件事,發出瞭“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感慨,這句話由此流傳瞭下來。這個人就是唐朝郭子儀的孫子。這件事是這樣的:
郭子儀是唐代名將,由於平叛“安史之亂”有功,被唐明皇李隆基封為太尉。後來唐明皇還把公主許配給瞭他的兒子,並為他建造瞭豪華別墅——河東府。不久添瞭一個胖孫子。當爺爺的郭子儀高興的合不攏嘴,做父母的更是把兒子當寶貝,含在嘴裡怕化瞭,捧在手裡怕掉瞭。
郭孫子就是在這種環境長大的。由於父母的嬌生慣養,郭孫長大後成瞭敗傢子。“吃喝嫖賭抽”五毒俱全,就是不會經營自己的生活。當爺爺和父母不在人世後,郭孫馬上丟人現眼瞭,偌大的河東府被他敗光瞭,原來的別墅區,成瞭一片荒涼,看看沒有什麼可變賣瞭,郭孫隻好到遠方去乞討。

過瞭30年以後,他回到瞭傢鄉乞討,偶然來到瞭河西莊,想起原來的奶媽是河西莊人,就想看看奶媽去,順便討點吃的,結果打聽瞭一周遭,村裡人都不知道,原來奶媽早死瞭。正在猶豫時,恰好碰到瞭一個年輕人牽著牛要下地,一問得知是奶媽的兒子。於是把郭孫領回瞭傢。
郭孫進門一看,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瞭,小的時候他來過,奶媽傢很窮,現在糧食滿囤,院落寬敞,昔日的貧民窟成瞭別墅區。郭孫疑惑的問主人,現在你這樣富有瞭,為何還要勞作呢?主人說,昔日傢母叮囑要發奮創業,告訴我們,傢業再大,也有坐吃山空的時候,我有現在的富足,多虧傢母的教育。郭孫聽瞭臉上火辣辣的,像被人打瞭臉一般。

主人不忘舊情,於是留下郭孫管理生產,可是郭孫對這一切一竅不通,他除瞭討飯其它什麼也不會。隻好做瞭個讓下人都瞧不起的“吃貨”。奶媽的兒子看到一切感慨道:“三十年河東享不盡榮華富貴,三十年河西寄人籬下”。這句話後來流傳瞭下來——成瞭“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講真這樣的事古代有,現代也有,不信看看你身邊的人。這句話在後來有瞭廣泛的意思,比如“走著瞧,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就是不服氣的意思,說明以後情況不確定,也許我會過得比你強。還有就是“莫欺少年窮,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也不知道以後情況會怎樣?一切都在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要成功必須努力,否則就是一句自欺欺人的大話。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歡迎轉發、留言和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