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導致朱棣朱允炆自相殘殺的源頭是朱元璋?
在歷史長河中,朱元璋這個人可以說是很出名瞭,那麼大傢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成為萬人之上,朱元璋的人生按理來說是圓滿瞭,但是天子的傢和平民的傢是不一樣的,皇帝的一舉一動都會被人記在心裡並且仔細揣摩,尤其是在涉及到皇位歸屬的問題上。
朱元璋時期關於皇位的繼承頗有幾分不清不楚的意味。當時是有太子的,太子福薄,還沒來的及登上大統就沒瞭,按理說太子沒瞭,應該從太子的幾個兄弟裡面挑一個,但是沒有想到的是皇帝選擇瞭自己的孫子朱允炆。後來這個孫子登上皇位沒幾天,就被自己的叔叔朱棣給踹瞭下來。
那麼朱元璋真正屬意的皇位繼承人到底是誰呢?我們來看看最後占瞭皇位的朱棣是怎麼說的吧。這位踹瞭侄子自己坐上皇位的皇帝在自己後來的回憶錄裡寫瞭這些前塵往事,其中有關於自己和太子之間的恩怨是這樣寫到的:
當時的太子還在世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建樹,不僅平庸,而且還做過許多糊塗事,完全不顧自己的身份,所以父皇對太子有諸多不滿,經常咬牙切齒,恨鐵不成鋼。即便這樣,父皇也沒有放棄過太子,一直跟在身後努力督促,希望太子以後能成為一代明君。
但是太子一點都不懂得父皇的心思,並且經常在背後抱怨父親的嚴厲和苛求。他經常在自己的宮殿裡面偷偷的嫌棄父親不給他面子,並且還詛咒過父皇,希望他早點去世,好把位子讓給自己。這樣也就算瞭,他竟然膽大到在父親還身體強壯的時候就培植自己的勢力,召集瞭三千個身強力壯的勇士,組成敢死隊,這種行為未免太過猖狂。

而父皇什麼沒見過,他的這些招數在父皇看來就是小孩子招數,所以父皇對太子十分失望,就跑去和皇後抱怨道“當年,我也隻是一個乞丐,如今我們成為這天下的主人,這背後有過多少艱辛,多少不易,你我也曾經多次差點死去,這些你我都清楚,可是我們的長子真的能守好這份傢業嗎?現在我還在,他就已經如此糊塗,如果有一天他真的坐上這個位子,他能帶給大明什麼樣的未來啊?我到底該怎麼辦啊?”
皇後一向是一個心有成算的,她跟父皇說“我們的傢是和國連在一起的,傢裡我們寵愛哪個孩子也就寵愛瞭,可是我們這是皇傢,皇傢的行為牽扯到的可是一國百姓,我是後宮之人,不便多說什麼,但是隻希望皇上能夠慎重一些。”
父皇想瞭一下,對其說到“幾個孩子裡,唯有四子朱棣有我當年的風范,如果以後他做這個位子,他會做的比我更好,但是太子卻隻能守住這份傢業”。
朱元璋這句話雖然是無心的,但聽者卻留瞭心,可以說就這一句話,讓朱棣堅定瞭篡位的決心——他認為父親本來有意將皇位傳給他。
在父皇和皇後談話之時,他們交談的內容已經被人偷偷記下傳給瞭太子。太子本來就對父皇有著不滿,這下子心裡更是憤恨不已,他派手下天天監視著父皇,就怕父皇廢瞭他,改立我為太子。
太子本來就經常詛咒父皇,這下更是恨不得父皇立刻去死,而且還有小人跑去他跟前進瞭讒言,說我立下瞭戰功,現在深得民心,如果讓父皇知道瞭,這下會對太子更為不利。所以他們就開始在民間各種詆毀我,希望我能夠失去民心。
可能真的是天生沒有皇帝命,沒有多久,太子就因為身患重病,突然地就去世瞭,皇帝一下就白發人送黑發人。按照朱棣的這番記載,皇帝應該選他為太子啊,可是後來卻不顧眾人反對,堅持選擇瞭太子的兒子為太子,繼承瞭自己的位子。

我們都說傢務事再厲害的清官也難以理清,更何況是撲朔迷離的皇傢之事。這個回憶錄裡面肯定是有不少編造的事情的,畢竟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而且朱棣這個皇位來的不清不楚,他總歸是要給臣民一個交代。
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朱棣確實很適合做這個皇帝,但是踹掉自己親侄子,搶瞭人傢的傢業,還在自己的回憶錄裡詆毀人傢的親爸,自己的親大哥,確實是有點不地道。
也許後來朱元璋也糊塗瞭,他並不想給這個江山找一個合適的主人,他隻想找一個自己喜歡的人來做這個江山的主人。自己一直強求,希望自己最重視的長子能夠成為一代明君,在這個強求的過程裡,父子之間的情分一點點的消散,自己的兒子也越來越不開心,越來越不自信,孩子們之間也互相爭鬥,都說天傢無情,也真是無情。
後來父子兩看兩相厭,但是真的等到自己曾經最重視的孩子躺在那裡,一點點氣息都沒有,自己頭發花白卻要遭受如此錐心之痛,都是報應。可能是心裡愧疚,也有可能是為瞭彌補,他忽略瞭自己的一幹兒子,包括曾經屬意的老四,執拗的不聽臣子的建議,選擇瞭自己的孫子,也是太子唯一的兒子作為繼承人。
朱元璋沒想到,這份補償後來也成為瞭自己孫子的催命符,本來已經勝券在握的老四卻被一個黃毛小兒搶去瞭皇位,自然也是心裡不滿,後來起兵造反,拿回瞭認為本該屬於自己的東西。
這些都是《奉天靖難記》的記載,然而都是真實的嗎?
黃虞稷的《千頃堂書目》中就稱其:語多誣偽,殊不可信。按建文元年十一月,成祖戰勝白溝河,上惠帝書,並移檄天下,軍中倉卒,語多可笑。薑氏《秘史》所載,最得其真。是書於《上惠帝書》頗有刪潤,而《移檄》則置之不錄。則其文飾概可見矣。
不過朱元璋當年這句話很可能是說瞭,然而隻是閑話傢常,評論下自己的孩子。天底下父母都是偏心的,他知道朱棣有能力,但他還是偏向朱標,偏向他的孫子朱允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