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和珅的錢究竟有多少?和珅被抄傢之後錢都去哪裡瞭?

和珅的錢究竟有多少?和珅被抄傢之後錢都去哪裡瞭?

時間:2020-03-06 20:48:4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和珅的錢究竟有多少?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清代歷史上一樁常叫圍觀群眾“開眼”的大事,就是“抄貪官的傢”。

哪怕在幾個影視版本的《鹿鼎記》裡,陳小春扮演的韋小寶,抄鰲拜傢時望著銀子流口水的一幕,以及周星馳扮演的韋小寶,在鰲拜傢作天作地,拿著大把白銀高唱“憂懷國恨”的雷場面,不知叫多少觀眾笑破肚皮。而在真實的清代歷史上,“抄傢”這事兒,也常見勁爆場面。

比如雍正年間抄直隸總督李維,“核算傢產”三千六百兩,抄來抄去抄出“現金”三十四萬兩。這都還算“廉潔”的。乾隆年間查抄貪官李侍堯和王士任,這二位一個兩廣總督一個福建巡撫,傢裡除瞭抄出大筆錢財,還抄出瞭各種新鮮“洋貨”,簡直和大洋彼岸的歐洲同步。另外還有浙江巡撫王亶望,傢裡的宅子裡都安瞭夾層,藏著三千七百多個元寶——官越大,抄出來的財富越驚人,越讓人開眼。

但是跟一位大清巨貪相比,上面這幾位,那又成瞭小兒科:乾隆皇帝生前最寵愛之人,大清朝“領班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鈕祜祿·和珅。

這位野史裡赫赫有名的巨貪,生前既囂張又有錢,落馬更是突然:嘉慶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駕崩,正月初四“親政”的嘉慶帝就雷霆出手,罷免和珅一切官職。正月初八正式將和珅下獄,正月十五定瞭和珅二十條大罪,三天後將和珅“賜令自盡”——這位大清朝的一代巨貪,20世紀末諸多古裝劇裡的“票房擔當”,人生就此打住。

但比起他貪瞭一輩子的“蛀蟲人生”來,和珅更讓後人津津樂道的,卻是他巨額的財富。以《清朝野史大觀》《清俾類鈔》等資料記載,大清“抄和珅傢”抄出來的財富“八百兆有奇”,如果這個數額屬實的話,那就相當於此時清政府十五年的收入。這麼大一筆錢,以《清俾類鈔》的說法“悉以輸入內府”,甚至還演變成一句流傳上百年的民謠: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可清代歷史上的一幕奇景,正在於此:理論上說,嘉慶把和珅的傢產照單全收,那等於是發瞭一大筆橫財,那還不是財大氣粗?但事實是,在嘉慶“親政”後的一年裡,他就經常哀嘆沒錢。而在他執政的二十多年裡,“沒錢”更成瞭大清王朝的常見景象:這位嘉慶帝的衣食住行,一輩子都極盡簡樸,連大清官員出使外國,都常宣揚嘉慶帝“觀於宮殿多簡陋”。幾乎是天天從牙縫裡省錢,可攤上事情,還是不夠花。

那麼問題來瞭,既然“吃飽”瞭和珅的傢產,那嘉慶帝的一輩子,為何如此窮酸?

首先一條原因,就是那被誇張瞭的“和珅財富”。和珅的財產真有“八百兆”?看看《清實錄》的記載:和珅“落馬”後,總共被抄瞭兩次傢,第一次被抄出瞭二百多個手串和十幾個寶石,還有數百萬兩白銀。第二次又抄出瞭上千萬兩白銀,以及和珅傢墻壁夾層裡藏的三萬多兩黃金,另外還有他通州薊州等地的店鋪,“折現”後又是十萬兩白銀。

這一筆錢,比起之前的李侍堯王亶望之流,當然算是大尺度,但比起“八百兆”的“民間傳說”,卻還是差距巨大。而嘉慶帝本人呢?別看他鐵瞭心要和珅的命,卻真沒在乎過和珅的錢,詔書裡他就說得明明白白:“朕之所以辦理和珅者,原為其大奸大惡,罪狀昭著”。

甚至,當鑲藍旗副都統薩彬圖自作聰明,要求追查和珅“隱產”時,本以為摸準瞭嘉慶帝的脈,卻被嘉慶帝劈頭一頓罵,拍錯瞭馬屁的薩彬圖,也被“交部嚴加議處”——這就不是錢的事。

所以,嘉慶法辦和珅,既然是沒圖他錢,自然不會像好些野史影視劇裡那樣,指望靠和珅的錢,來補大清的窟窿。

而第二個原因,卻更是實在:以和珅貪來的錢,是根本填不滿嘉慶帝的“窟窿”的。

大清發展到嘉慶年間,已是舉步維艱。外加“太上皇”乾隆帝在位時,各種事“作”的太厲害。諸如“下江南”等大事,他晚年自己也承認“做無益害有益”。可承認也晚瞭,“下江南”的花費數字,明面上就有兩千萬兩白銀,比後來第一次鴉片戰爭賠款還多。實際更是多得多。相關的“爛賬”,當然全由嘉慶帝扛。

另外還有乾隆晚年時,越演越烈的西南“白蓮教大起義”。這事兒在乾隆帝執政時,就是鬧得兇。可那時乾隆帝好大喜功,各級官員也就各種瞞報,成天報喜不報憂。待到乾隆與和珅都前後腳離開人世,前線在各級文武官員的糊弄下,已經“糊”成一鍋粥。雖說接下來嘉慶帝發瞭狠,撤換瞭大批無能軍將,調集重兵圍剿,總算在嘉慶九年把這場大亂平定下來,可清王朝前後花費瞭兩億兩白銀——相當於多年後甲午戰爭賠款。

另外還有黃河大水,這更是乾隆和珅“君臣”,親手甩給嘉慶的大鍋。乾隆晚年時,在和珅的“操辦”下,河道總督成瞭大肥缺,歷任總督都是和珅的心腹,上任就知吃拿卡要,大清如“生命線”一般的“河務”,完全歇瞭菜。乾隆六下江南期間,黃河就多次發水,到瞭嘉慶年間,更變成瞭空前大患:黃河在河南山東等地多次決口,京杭大運河屢次被斷,北京城也有“斷血”風險,隻能大修!

於是,也同樣從嘉慶親政起,到嘉慶九年,歷經五年時間,投入大筆巨資,清王朝完成瞭一次空前的黃河治理工程。嘉慶九年工程順利在衡傢樓合龍,從此“全河已歸故道,江境水勢順暢”。堪稱整個十九世紀裡,拼死拼活一二十年的嘉慶帝,幹的最有影響力,效果最卓越的大事。當然,錢也沒少花。

所以,單看這幾樣,任何一樣拿出來,和珅“留下來”的那些錢,說是天文數字,其實都不夠塞牙縫。

更要命的,是嘉慶年間越發衰敗的社會經濟:人口的激增,土地兼並的加劇,叫嘉慶年間人口突破三億的大清朝,卻隻擁有七百九十一萬頃耕地。國民經濟的壓力可想而知,偏偏此時的嘉慶,還抱著老一套的治國思路,閉關鎖國越發加劇,荒唐的“禁礦”政策,更遏制瞭經濟發展。另外極度嚴苛的“禁墾”政策,嚴禁內地農民出關屯墾。多餘的勞動力,連“找活”的出路都沒有,這大清,怎能不窮?

再加上越演越烈的腐敗,日益巨大的貧富差距,種種雜七雜八的難題,叫嘉慶一輩子,都在苦苦地撐,甚至還因“天理教之亂”,痛哭流涕下罪己詔。但說到底,他能把一個完整的大清江山,交到兒子道光帝手裡,已經算很不錯。

因為,“扛鍋”原本就重,治國的思路又與歷史大勢背道而馳,嘉慶帝面臨的治國大坑,就算再抄十個和珅的傢,也是填不平啊。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