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征戰沙場打下大半江山,為何最後卻身敗名裂?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韓信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韓信為劉邦立下瞭赫赫戰功,但最終,還是被劉邦夷瞭三族。
韓信究竟做瞭什麼,讓劉邦下定決心殺他?

楚漢戰爭,韓信所向披靡
縱觀整個楚漢戰爭,大局勢是劉邦蕭何等人在滎陽一帶牽制項羽,而韓信北上,東進,橫掃趙,魏,齊等國傢,對項羽形成包圍之勢,最後一戰,韓信親自鬥項羽,攻滅瞭西楚霸王。
可以說沒有韓信,劉邦就不能完成帝業。但也正是因為這些,讓韓信功高震主,自古以來領兵的重臣,都會遇到這樣的局面。
優柔寡斷是韓信的弱點所在
淮陰侯列傳:韓信曰:“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
這是韓信被人勸說自立稱王時,說的一段話。韓信對劉邦十分感激,在項羽麾下,他隻是無名小卒,投靠劉邦,劉邦封他為大將軍,委以重任,他也不願意背叛劉邦。但自己確實打下瞭一片江山,他又不甘心就這樣臣服。

功高震主,卻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內心裡還被劉邦收買瞭。
致命的是優柔寡斷,忽左忽右,臨死前還在後悔自己沒有造反。
政治智慧是韓信的短板
韓信極度缺乏政治頭腦,在他攻滅瞭北方的齊國後,他兵強馬壯,居然向劉邦發出瞭請求稱王的書信。
此時劉邦正與項羽鏖戰於南陽,接到書信,勃然大怒,這樣的做法,多少有點趁火打劫之嫌疑。
要造反,韓信不是沒實力,不想壞瞭名聲,不造反,又不甘心,於是折中,請求稱王。
這種舉動還不如造反,既失去瞭劉邦的信任,引起懷疑,又延緩瞭自己造反的時機。韓信太天真瞭,就算劉邦為他列土封疆,難道以後不會懷疑他嗎?
也就是這件事之後,劉邦已經下定瞭決心,韓信萬不能留。
韓信的悲劇來自他的性格
韓信的人生悲劇在於,他是個有點野心的遊俠, 是一個能力太大的戰國死士。
對於一個遊俠,野心有是有,但是實在有限,最終目標就隻是建功立業,本質上還是那種重義輕生的戰國死士。
但他的威脅太大瞭,韓信能滅項羽,那劉邦拿什麼滅韓信? 所以帶回關中後不管有沒有真的造反,呂後都害怕他謀反,封建王朝不會允許有人能威脅到皇帝的地位。

一個把列土封疆當做獎勵和財產的人,偏偏能力又太大瞭,跟帝王會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劉邦是個聰明人,在滅掉項羽之前沒動韓信,天下太平之後,韓信第一個就當瞭刀下鬼。
韓信和項羽一樣,他們的悲劇都在於將軍看上瞭皇帝的寶座,卻不懂權謀之術。最終動手的死在瞭動腦子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