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名將有哪些是叛徒?他們結局如何?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歷史上的名將有哪些是叛徒?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人們對忠貞不二的臣子心生敬佩,但是,也對那些因利善變的叛臣口誅筆伐。今天,我們就來瞭解一下歷史上有名的叛將,他們都有著怎樣的宿命?

英佈:英佈是秦末漢初的大將,他出身卑微,見證瞭陳勝吳廣起義的轟轟烈烈之後,義無反顧地投奔瞭項梁,擁護楚懷王轉身投奔項羽。
英佈一身勇猛之氣,屢立大功,因而,被項羽封為九江王,深得項羽的信任。可是,待到劉邦和項羽在彭城大戰之時,由於,劉邦派隋何前來說降,英佈便在半推半就之間背叛瞭項羽,開始從事於劉邦,跟隨漢軍前往垓下備戰。
最終,楚漢戰爭以項羽在烏江自刎宣告結束,而英佈也沒能逃過與韓信、彭越一樣的悲慘下場,終被劉邦給賜死瞭。

韓信:韓信起初是西楚霸王項羽屬下,與之共同抗秦,為項羽出謀劃策卻被項羽輕視。
一身才智得不到施展,他便轉身投靠瞭劉邦,與劉邦共同抗楚。韓信的謀略之才屬實罕見,他的建議與策略在楚漢爭霸中起到瞭決定性的作用,最終,使劉邦成功打敗瞭項羽,建立起瞭大漢王朝。但是,他沒想到,劉邦卻是個心狠手辣之人,一國之主怎麼可能會放任如此有能力之人自由發展呢?
不久,劉邦便處心積慮地將一眾功臣都收拾得很幹凈。他先將韓信貶為淮陰侯,然後,指使呂後殺韓信於無聲無息之中。
可憐韓信一腔孤勇,都埋葬在瞭塵埃之中。

呂佈:呂佈是傢喻戶曉的三國名將,他驍勇善戰的威名曾讓曹操為之憂心。
呂佈由於早年喪父的緣故,被荊州刺史丁原誠心誠意地收為義子。丁原傾其所有,親近、善待主簿呂佈。可是,怎奈呂佈卻是一個見風使舵的卑鄙小人。董卓略施小計,用一匹珍貴的赤兔馬與無數金銀財寶,便完完全全地收買瞭呂佈,使呂佈毫不猶豫地殺瞭丁原,認董卓為義父。
反復無常的本性,怎麼可能輕易改變呢?
最終,司徒王允用貂蟬離間瞭呂佈與董卓的關系,致使呂佈一怒之下殺瞭所謂的義父。之後,他先後投奔袁氏兄弟、張揚、劉備和曹操。事已至此,其小人之心全天下皆知,最終,曹操瞭結果他的性命。

蔡瑁:蔡瑁本從事於三國時期的劉表,當年,曹操殺入荊州之後,便轉投於曹操。
在從事於曹操的時候,他盡心盡力,平步青雲,一路暢通無阻。赤壁之戰時,蔡瑁被委任為曹軍水軍都督,但沒想到的是,吳國的周瑜卻用反間計設計瞭蔣幹盜書的戲碼。曹操聽聞蔣幹的報告後,一怒之下將蔡瑁下令處死。可待冷靜下來之後,才明白這是反間計,意欲取消處死蔡瑁的命令之時,已然晚矣。
縱使曹操後悔自己的沖動,但是,事已至此也沒什麼好說的瞭,蔡瑁死得的確無辜。

范疆:范疆的原名是范強,小說《三國演義》中將其名改為范疆。
范強本是三國時期蜀國張飛的一員部將,跟著張飛共同討伐吳國。但是,後來他卻與張達叛變,在殺瞭張飛後,拿著張飛的首級投奔瞭孫權。本想在新主人孫權面前立個大功,卻是打錯瞭如意算盤。孫權是一個多智之人,他自知會引來禍患,不僅拒絕收留范強和張達,還派人將兩人押送回瞭蜀國。
最終,范強被張飛的兒子張苞實行千刀萬剮之刑,來祭奠父親張飛的在天之靈。其實,這又是何必呢?這兩人實在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愚蠢到瞭極點。

孟達:孟達是三國時期劉璋的部下,後經過種種情勢投降於劉備。
在荊州之戰時,由於不發兵救關羽,致使劉備勃然大怒。孟達自知在劉備手下無法容身,便轉投於曹魏。之後,他在曹丕時受到重用,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曹丕還將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為新城,以其為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
曹丕死後,當時桓階、夏侯尚都已去世,孟達因心不自安,在諸葛亮引誘下,企圖歸蜀漢。之後,司馬懿實在不明白孟達的真心如何,便將他徹底誅殺,最終,將孟達誘回洛陽後斬殺。

侯景:侯景是南北朝時期鼎鼎有名的叛將,他從小就擁有神力,無論騎射都不在話下。
當年,高歡控制瞭北魏的大部分實權,侯景一步一步往政治道路上爬,於是,便投靠瞭高歡。意料之中,高歡剛死去不久,侯景便匆匆忙忙的投奔瞭西魏的宇文泰。但是,宇文泰明白事情的本質,他雖然同意侯景來降,卻意欲解除他的兵權。
無奈之下,侯景隻能另尋出路,選擇投靠南方的梁朝,最後,還差點自作主張當起瞭皇帝,妄想掌控整個南梁。但貪婪到頭終究是竹籃打水,尤其是在自不量力的情況下。
最終,侯景死於南梁大臣之手。

秦瓊:秦瓊是隋朝時期張須陀的部下,他跟隨張須陀征戰滅義軍。
之後,張須陀在作戰過程中英勇戰死,秦瓊便投靠瞭另一位隋將裴仁基,後來,跟著新主人的步伐,開始為瓦崗軍李密工作。直到瓦崗軍散夥,秦瓊又找到瞭王世充這個新出路,再後來,他叛變瞭王世充,投奔瞭李世民。後跟隨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渾身傷病,拜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
武德九年,秦瓊參與玄武門事變,隨李世民誅殺李建成、李元吉,事後被拜為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
後來,秦瓊經常生病,最終,吐血身亡。

徐達:徐達農傢出身,土裡刨食。他性情剛毅,不甘屈居人下。他長得面貌清癯,顴骨稍高,身材魁偉。
後來,當他看到各地義軍積極抗元之後,便毅然決然地投靠瞭郭子興。朱元璋發現徐達才能超乎眾人,於是,對他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戰四方,自此,徐達對朱元璋忠心耿耿,最終,他也搖身一變成為瞭明朝的開國功臣。但是,多疑的朱元璋,內心對他卻很不放心,因此,處心積慮地想置徐達於死地。
朱元璋明明知道徐達背部患有疾病,食材上禁止吃河鵝,卻賞賜給徐達滿滿一桌子的河鵝大餐。而且,明朝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皇帝若賜宴,必須立刻吃完。”徐達不傻,他明白朱元璋的意圖,隻能萬般無奈地把這份大餐吃完,不久後,中毒而亡。

吳三桂:吳三桂可是明末清初人人盡知的大叛徒,可以說,他少時就顯露出超凡絕倫的能力。
祖大壽是世居遼西的望族,吳襄成為祖大壽的妹夫,吳三桂成瞭祖大壽的外甥。之後,他在一次次勇猛的戰鬥之後,晉升為瞭山海關總兵,深得崇禎皇帝的信賴。可是,當李自成即將攻進北京城之時,無論崇禎皇帝如何催促吳三桂盡快回京保皇,吳三桂都置若罔聞,以致於京城迅速淪陷,崇禎自盡。
後來,吳三桂與李自成多次迂回交戰,最終戰敗,不得已向多爾袞借兵贏下山海關。但是,多爾袞卻不是愚笨之人,他清楚吳三桂是個見利忘義之人,便不再與他站在同一戰線之上。之後,吳三桂依然沒有改變自以為是的固執。他自稱周王,與尚之信、耿精忠兩個藩王一同叛清,這就是歷史上的三藩之亂。
但是,隻嘆命運弄人,吳三桂好不容易稱瞭帝,卻在同年就病死瞭,他的後代更是被趕盡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