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趙昺必須要死嗎 陸秀夫為什麼帶小皇帝跳海自殺
對陸秀夫和小皇帝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傢參考。
祥興二年(1279年)3月19日,南宋與蒙元在崖山展開大戰,史稱“崖山海戰”,在這一戰中,宋軍奮力一搏,但是,仍然被元軍擊敗,隨後,元軍包圍瞭崖山(今新會崖門),左丞相陸秀夫背著年僅七歲的小皇帝趙昺,縱身跳海而死,南宋在崖山的十萬軍民,聽說小皇帝殉國,也相繼投海殉國,南宋滅亡。
那麼,崖山之戰慘敗,南宋年僅七歲的小皇帝趙昺必須要死嗎?陸秀夫為何忍心帶著小皇帝跳海自殺呢?

陸秀夫(1236年—1279年),字君實,一字宴翁,別號東江,楚州鹽城長建裡(今江蘇省建湖縣建陽鎮)人。陸秀夫是南宋左丞相,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崖山海戰兵敗,陸秀夫帶著小皇帝跳海自殺,時年四十四歲。
趙昺(1272年-1279年),南宋第九位皇帝(1278年-1279年在位),他是宋朝最後一位皇帝。趙昺是宋度宗第三子,宋恭帝、宋端宗的弟弟,曾被封為信國公、廣王、衛王,生母為俞修容。景炎三年(1278年)4月在岡州即皇帝位,改元祥興。
陸秀夫背著小皇帝跳海自殺,小皇帝隻有七歲,還是一個小孩子,七歲的孩子,雖然他是皇帝,但是,他什麼都不懂,就這麼死瞭,這不能不說非常悲壯、殘忍和無奈。
祥興二年(1279年)正月,元將張弘范率水陸兩路大軍直逼崖山。崖山背對著山面對著大海,地勢非常險要,張世傑下令焚燒島上的房屋,人馬全部登上船隻,然後,將一千多條戰船排成長蛇陣,用繩子緊緊連接在一起,船的四周築起城樓,船上塗上一層厚厚的濕泥,縛上一根根長木。將小皇帝趙昺乘坐的船安置在中間,表示將士與艦船共存亡。

張弘范見宋軍戰船集結,行動不便,想用赤壁之戰,周瑜火燒曹操連環戰船的那一招,先用小船裝滿柴草,再澆上油,點火後乘風攻擊南宋水軍。南宋軍船上的濕泥擋住瞭火勢,大火燒不過來,長木又頂住瞭火船,使元軍的火攻失敗瞭。張弘范又阻斷瞭宋軍的水源,封鎖瞭海口。宋兵饑渴交加,處境危險。張弘范見此機會,派人勸降,被張世傑斷然拒絕。
祥興二年二月初六(1279年3月19日),南宋和蒙元軍隊進行瞭最後的決戰,張弘范分兵四路,發動猛攻。南宋軍正在拼命抵抗時,忽然聽到張弘范所在的指揮船上奏起瞭音樂。南宋軍以為這是元軍將領在舉行宴會,戰鬥就松懈瞭。誰知此樂聲是元軍總攻的訊號,張弘范的指揮船直撲而來,箭如雨下。元軍在亂箭掩護下,奪走瞭宋軍七艘戰船。各路元軍一齊猛撲過來,從中午到傍晚,海戰進行得異常激烈。最終,在激烈的交戰中,南宋軍遭到慘敗。
陸秀夫先逼自己的妻子兒女跳海自盡,然後換上朝服,到趙昺的船上拜見皇帝,陸秀夫哭著對小皇帝說,現在到瞭這個時候,陛下應該以身殉國,說完,背著哭泣的小皇帝,跳海殉國。張世傑得知皇帝殉國,也跳海殉國瞭。
《宋史》記載:陸秀夫走衛王舟,王舟大,且諸舟環結,度不得出走,乃負昺投海中,後宮及諸臣多從死者,七日,浮屍出於海十餘萬人。
陸秀夫為什麼要帶著小皇帝自殺呢?
這是因為陸秀夫覺得如果突圍不成,一旦皇帝落入蒙古人手中,會受到侮辱。德祐皇帝(宋恭帝)當年被擄北上,已經使國傢遭受瞭極大的恥辱,不能再重蹈覆轍。

一個七歲的孩子,正是花一樣的年齡,卻被帶著一起死,非常殘忍和悲壯。小皇帝無法選擇他的傢庭,無法選擇他的生活,也無法選擇他的生命,不能不說是一種殘忍。
而陸秀夫寧死殉國,也表現出瞭崇高的民族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