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蜀道難究竟難到什麼地步 看看這些事件和典故就知道瞭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蜀道難,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自古以來都在說“蜀道難”,李白更是用一句“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讓蜀道艱難的形象,深入人心。古代諸侯們,當想要建立一個比較安穩的根據地的時候,也常常會選擇去蜀地。因為“蜀道難”,所以別人攻進來比較困難。當然瞭,其實也是因為蜀道難,在蜀國建立的這些割據政權,很難攻出去,所以最終不能做大,獲取全國性政權。

(蜀道難)
那麼,說“蜀道難”,究竟“難”到哪種程度呢?
我們用古代一些有名的事件,或者有名的典故來說明這個問題。
一、瞿塘灩澦堆。
灩澦堆位於白帝城下瞿塘峽口。瞿塘峽是水路出川的一段重要通道。水路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其作用是相當大的,而在崎嶇艱難的蜀道中,更算是一條“捷徑”。因為通過水路,我們很容易就走出四川。
但是,恰恰是這個“捷徑”,卻蘊含著極大的威脅。因為瞿塘峽口有個“灩澦堆”。灩澦堆是水中的一個大石頭,船隻從湍急的水中經過時,很容易就撞在這塊大石頭上。如何順利地通過這個大石頭,在古代真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當地有個民謠是這樣說的:“灩澦大如象,瞿塘不可上。灩澦大如牛,瞿塘不可留。灩澦大如馬,瞿塘不可下。灩澦大如袱,瞿塘不可觸。灩澦大如龜,瞿塘不可窺。灩澦大如鱉,瞿塘行舟絕。”
這首歌,有人說講的是古代船工們通過灩澦堆時的行船守則,但實際上,它講得更多的是,這個灩澦堆在任何時候都是非常可怕的,走過去都是非常艱難的。也就是說,是一種對行船恐懼的感慨。
這個灩澦堆也成為古代詩人們詩歌中的一個非常集中的意象,並用它指代那些傷心絕望以及艱難困苦的事情。

(灩澦堆)
二、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當年劉邦被項羽分配到漢中的時候,為瞭放松項羽的警惕,張良給劉邦提瞭一個建議,把棧道燒掉。
後來,劉邦準備率軍出川與項羽爭奪天下,於是韓信又向劉邦提出瞭一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建議。最終,更進一步麻痹瞭項羽,以及“三秦”章邯等人的註意力,從而奪得三秦之地,為劉邦爭奪天下,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其實,我們可以註意一下,劉邦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最重要的,就是“蜀道難”。為什麼說是因為“蜀道難”呢?劉邦派人修棧道,一是說明出川是要通過棧道的,沒有棧道,很多地方就是絕路。二是說明修棧道是需要非常多的人力的,人力太少瞭,棧道就修不成功。三是說明除瞭走棧道,是沒有更好的路通向外面的。
還有,“暗度陳倉”中,韓信之所以能夠走過去,也說明好幾個道理:一是陳倉道本身並不是路,幾乎沒有人從那裡走過。二是陳倉道上山高林密,荒無人煙,也因此韓信從哪裡通過,沒有引起註意。三是陳倉道路途漫長,迂回曲折,項羽、章邯等人不覺得軍隊可以從那裡過。
總之,這個故事所講的都是“蜀道難”。也正是因為“蜀道難”,劉邦的隊伍最終出奇制勝,獲得成功。

(劉備劇照)
三、偷渡陰平。
這是三國時期,魏國殺死蜀國的一步險棋。
從魏國到蜀國,一般都是需要走劍閣的。劍閣有一個劍門關,這個劍門關正是李白詩中所說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方。而薑維之所以把十萬大軍囤積在這裡,就是明白,隻要守住劍門關,魏軍就沒辦法進入蜀地。
當然瞭,薑維雖然覺得陰平是一個危險,但他也隻是覺得陰平容易被魏軍給奪去,所以提醒劉禪要派軍守陰平。但黃皓不滿薑維,把這封信給捏瞭,沒有送給劉禪。
而鄧艾和韓信一樣,從一條本來不是路的地方,開辟出瞭一條路。鄧艾的軍隊是在崇山峻嶺中翻越過來的。有時候沒有路瞭,鄧艾等人就抱著毯子,系著繩子,從山上滾下來。實際上,鄧艾等人走的是一條有去無回的絕路,而且減員非常嚴重。如果劉禪不是那麼慌張,如果諸葛瞻有那麼一點能力,要消滅鄧艾的兩萬疲弱之兵,並不是一件難事。
總之,鄧艾的經歷說明,蜀道實在是太艱難瞭,要進入四川,或者說要出四川,太不容易瞭。

(石牛糞金)
四、石牛糞金,五丁開山
“石牛糞金,五丁開山”是一個傳說故事。這個故事說的是秦國想滅蜀國,就設計說,有一頭可以“糞金”的牛,想送給蜀國,不過得請蜀國自己去拉回來。於是,蜀王派瞭五個大力士把蜀道鑿通,這就是“金牛道”。後來,秦國就利用這條“金牛道”,把蜀國給滅瞭。
這個傳說故事顯然是一種象征,所要講的,其實也是說蜀道艱難,隻有借助神力,才能修築蜀地通往山外的“金光大道”。
關於蜀道的故事還非常多。不過從以上四個故事中,蜀道的艱難,我們已經可見一斑瞭。
(參考資料:《史記》《三國志》《全唐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