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為什麼沒有宰相制度 沒有宰相之後文官權力為何反而更大瞭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明朝文官,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明朝是一個特殊的封建國傢,因為這個國傢沒有宰相,而且還是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傑作。那麼,明朝為何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呢?

首先,胡惟庸案刺激瞭朱元璋。胡惟庸在李善長之後,當瞭明朝的宰相,權傾朝野,十分地囂張跋扈。後來,胡惟庸在奸人的挑撥下,認為隻當宰相不過癮,竟然起瞭謀反之心,以傢裡有祥瑞誕生,請朱元璋觀看,準備謀害朱元璋。幸虧朱元璋及時得到消息,在步入府門的一剎那,停止瞭前進的腳步,躲過瞭一場劫難。隨後,朱元璋大開殺戒,不僅誅殺瞭胡惟庸九族,還接著誅殺瞭很多功臣。

此後,朱元璋便以胡惟庸為借口,取消瞭宰相制度,自己獨攬朝政大權,真是宰相皇帝都要當,生怕丟瞭他的天下。所以說,明朝沒有宰相是胡惟庸的錯,否則朱元璋也不會批閱那麼多的奏章,更不會因為不相信任何人而設立瞭錦衣衛這個恐怖機構。另外,從另一個角度說,胡惟庸也可以原諒,因為他是開國功臣,掌握著很多權利,還和很多開國功臣有來往,所以他也有當皇帝的想法。在胡惟庸看來,朱元璋這個和尚可以當皇帝,他也可以當,因為皇帝不是天生的。所以,宰相和皇帝發生瞭殘酷的鬥爭,而最終的結果是朱元璋贏瞭!朱元璋一贏,宰相就要完蛋,胡惟庸更要完蛋,就像當年的趙匡胤當瞭皇帝後收瞭兵權一樣。這就是權力帶來的後果,也是封建社會的醜惡性。

其實,內閣和宰相的性質差不多。到瞭明成祖的時候,由於朱棣沒有那麼大的精力,所以他在內廷成立瞭一個小朝廷,讓幾位大學士幫他處理朝政。時間一長,這些人就是明朝的宰相。隻不過這個宰相有幾個人,而不是當時的一個人,讓皇帝很放心。最主要的是,內閣的這幾個人互相制約,既給皇帝幹活瞭,又不至於威脅皇權,真是讓明朝的皇帝們很開心。因此,車到山前必有路。沒有辦法的時候,不要氣餒,其實好好想想,辦法就來瞭。這不,明朝皇帝不就是例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