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皋:明朝最憋屈的首輔,一生都在請求辭官
趙志皋是浙江蘭溪人,成績不算太好,四十四歲那年才中進士,五十歲才混瞭一個翰林編修。此時當國的張居正正因為奪情事件要杖責兩位官員,趙志皋表示反對,被張居正壓瞭下來。趙志皋見援救不成,便讓史官把這件事記錄瞭下來,想要在歷史上留下記錄。
張居正由此對趙志皋大為惱怒,很快就把他貶到廣東去瞭。直到張居正死後,趙志皋才被調回南京,又過瞭幾年才北上擔任吏部侍郎,仕途逐漸順利瞭起來。
順風起來,擋都擋不住。申時行因為“爭國本”事件被迫辭職後,趙志皋升為禮部尚書並進入內閣。很快,首輔王傢屏被罷免,回京擔任首輔的王錫爵待不瞭一會就走瞭,於是這個首輔的位子就落在瞭內閣僅存的碩果也就是趙志皋頭上。但讓他始料未及的是,這對他來說並不是走向人生巔峰,卻是噩夢的開始。
萬歷二十年,寧夏爆發哱拜之亂,趙志皋作為首輔,責無旁貸地擔負起瞭兵事調度的任務起來。好不容易把這場叛亂給平滅,日本人又在朝鮮半島登瞭陸,多年不上朝的皇帝決心這一仗必打無疑。剛被寧夏的哱拜折騰的七葷八素的趙志皋隻能強打起精神,去對付那個比哱拜還難搞的豐臣秀吉。國內的叛匪和日本的倭寇已經足夠讓這個七十多歲的老人焦頭爛額,但相比於朝堂之上那些單靠一張嘴就能殺人的同僚,這些簡直就不算個什麼事。再加上個愛當甩手掌櫃的皇帝,趙首輔的日子有多難過就可想而知瞭。
趙志皋前面的幾位任期超過兩年的首輔,從張居正到王錫爵,沒有一個不是既能壓的住群臣又讓皇帝敬畏的。而趙志皋中進士如此晚,本就令人恥笑;再加上此時他已經七十多歲,性格又怯懦,因此群臣們都覺得這是塊軟豆腐。
趙志皋剛一上任,西華門就遭瞭災,馬上就有好多禦史拿這起沒影子的事一起彈劾趙志皋,那個不安分的吏部郎中顧憲成甚至帶著整個司的人一起罷工來要挾皇帝把趙志皋趕走。皇帝勃然大怒,把這些人停職停薪甚至打廷杖。結果這麼一鬧,文官們更覺得趙志皋仗勢欺人,彈劾他的人越來越多。

雖然逼著要把趙志皋趕走的人很多,但朱翊鈞堅決不放他走。但如果認為朱翊鈞是護著趙志皋,那就錯瞭。朱翊鈞這麼幹純粹是因為此時內閣隻有趙志皋一個人,他再一走內閣就沒人給皇帝擦屁股瞭,僅此而已。
趙志皋雖然委屈,但是幹活也盡心盡責,對皇帝也能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比如他請求停一些江南的織造,又因日食請求皇帝下罪己詔、停礦稅,還在皇長子十六歲時請求加冠並舉行大婚。皇帝對趙志皋的提議表示非常贊同,但就是不用,讓趙志皋非常無可奈何。
此時明軍和日軍在朝鮮已經形成對峙之勢,暫時誰也吃不掉誰,和談就被提上議事日程。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趙志皋同意瞭兵部尚書的和談請求。結果不久和談失敗,烽火再起,那個兵部尚書直接被砍瞭腦袋。趙志皋雖然沒被追罪,但也是倒瞭血黴。
因為那些言官變本加厲地開始罵趙志皋,說他屍位素餐、誤國誤民。趙志皋氣得發瞭狠:“都是閣臣,以前張居正他們強勢一點,你們就跟跟屁蟲似的粘著他們;我老頭子好說話一點,你們就都上來欺負我嗎?”
話說出去瞭,可沒效果。言官們還是該怎麼罵怎麼罵。已經快八十的趙志皋經不起這麼再折騰,一病不起。但是此時和日本人還沒打完仗,皇帝不放他走,不僅沒有同意他的退休請求,還一邊重賞他一邊讓他回內閣幹活。隻要他一幹活,下面那幫言官就起來罵。
就這麼又苦苦支撐瞭四年,終於熬死瞭豐臣秀吉,趕跑瞭倭寇,而趙志皋的生命也走到瞭盡頭。這位七十七歲的老人終於倒在瞭內閣之中。在趙志皋彌留之際,他還請求皇帝早日立太子以定國本,並且要廢除礦稅等弊政。
人們都覺得宰相這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子是有多麼風光,可誰又曾想過在風光下隱藏著多少辛酸。趙志皋的人生悲劇不僅僅是其性格的悲劇,更是整個封建文官制度下一大批人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