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庭:明朝最後一位猛將,他是怎麼死的?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小編帶大傢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孫傳庭的故事。
每個皇朝的滅亡,一般總是以皇帝退位甚至死亡為標志的。然而在《明史》中,後世的史官們卻認為是一個大臣的死宣告瞭明代的滅亡,這位大臣就是孫傳庭。

孫傳庭是代州一個讀書世傢裡,傢裡面往上倒三四代都起碼是舉人出身。孫傳庭自己也爭氣,中瞭進士後被派去做知縣,又因為政績突出被調往吏部做主事,一路做到郎中。
由於魏忠賢把持朝政,孫傳庭不屑與其為伍,便請假回傢,久居不出。直到魏忠賢死後七年,孫傳庭才重新出山,不久便被越級提拔為順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長)。
此時的西北已經被起義軍折騰的奄奄一息,陜西籍的官員要求朝廷趕緊把不能辦事的巡撫換瞭,而新科巡撫就是孫傳庭。孫傳庭一到任就立刻整軍備戰,很快就剿滅瞭盤踞在商、雒二縣的起義軍勢力,贏得瞭朝野的支持。

此時陜西地界最強勢的起義軍首領就是闖王高迎祥和拓養坤,連續數次剿匪在他這裡都吃瞭癟。然而孫傳庭第二個開刀的就是高迎祥。他在黑水峪佈下伏兵,生擒瞭高迎祥及其部眾,並擊殺瞭拓養坤。這一勝利不僅極大地鼓舞瞭明軍的士氣,更是把另一個人扶上瞭闖王的位子上,那個人就是李自成。
陜西的剿匪形勢經過孫傳庭的打理,一下子就有瞭柳暗花明的感覺。他不僅在自己的防區積極剿匪,更配合友軍將從河南流竄而來者統統擊潰。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孫傳庭卻壞規矩瞭。
大學士楊嗣昌打算募集十二萬士兵,並且加收二百八十萬兩戰爭稅,想要百日內徹底平滅起義軍。孫傳庭理解表示反對,認為這樣不但勞民傷財還沒太多可能成功,反而會激起更多的人民起義。楊嗣昌對這個不聽話的巡撫一下子就有瞭老大意見瞭。
偏偏此時兵部要求孫傳庭在陜西募兵一萬,並領取二十三萬餉銀。孫傳庭清楚這道命令有多愚蠢,更深知北京部裡那些敲骨吸髓的辦事員們撈回扣的本事,便不理會這道命令,自己開源節流去瞭。他清理瞭不少土豪劣紳侵占的民田金錢,自然軍費也就有瞭譜。
楊嗣昌立刻抓住機會向皇帝打小報告,說孫傳庭不聽中央號令。孫傳庭趕緊解釋如果按兵部的法子來會有多少難處,這才讓皇帝消瞭火。楊嗣昌沒法子收拾孫傳庭,但心裡更恨孫傳庭。從此陜西方面的糧餉以及孫本人的獎勵基本就算絕瞭念想瞭。
然而這並沒有影響孫傳庭打勝仗。陜西境內的起義軍向河南方向轉移後,孫傳庭立刻帶兵趕往河南,和洪承疇、盧象升、曹變蛟等人一起將起義軍打的慘敗,闖王李自成僅僅帶著十八人突出重圍。
然而好景不長,半年以後,北京遭到瞭清軍的圍城,盧象升戰死。孫傳庭奉命接過盧象升的指揮權,負責北京周圍的勤王軍。存心和孫傳庭過不去的楊嗣昌向皇帝建議把陜西方面的軍隊全部留在北京負責京師警衛。孫傳庭力言不可,結果又被楊嗣昌告瞭一狀說他擁兵自重。孫傳庭憤懣不已,加上舊傷復發,竟然導致失聰。
第二年,皇帝讓孫傳庭去當保定總督,孫傳庭表示自己聾瞭,不能勝任。楊嗣昌又告一狀,說他裝病。皇帝大怒,派人去查。盡管調查報告顯示孫傳庭確實真聾瞭,孫傳庭還是吃瞭三年牢飯。更讓人心寒的是,那些賴於孫傳庭才得以保全傢鄉的陜西官員,沒有一個為孫傳庭鳴冤。
崇禎十五年,已經隻剩兩年陽壽的崇禎在實在無人可用的情況下被迫啟用孫傳庭,讓他繼續去收拾陜西的爛攤子。一到陜西,孫傳庭就殺瞭養寇自重的總兵賀人龍,軍心頓時大震。
孫傳庭剛收拾瞭軍心打算練兵備戰,崇禎卻等不得瞭。他命令孫傳庭帶著他的還沒訓練完畢的新兵出潼關打李自成。士兵們軍糧奇缺,又遭大雨侵襲,隻能啃還沒成熟的柿子充饑,戰鬥力基本就是沒有,自然被兵強馬壯的李自成一戰打回陜西。這一仗也被起義軍笑稱為“柿園之役”。
敗退回陜西的孫傳庭加緊堅壁清野,修固城池。而當地的士紳根本不理解孫傳庭的苦心,逼著孫傳庭出關打仗,還威脅如果不打就要把孫傳庭送回詔獄。而崇禎也對孫傳庭這種龜縮關中的行為非常不滿,逼迫他出兵。孫傳庭無奈之下,隻好去打這場必敗無疑的仗。
孫傳庭一出關,就又被李自成打的慘敗,隻好率部南逃南陽。在南陽背水一戰的明軍本已經快要看見勝利的曙光,結果被一個混蛋軍官大喊一聲“咱們敗瞭”亂瞭陣腳。大軍全軍覆沒,孫傳庭也死於亂軍陣中,屍首都沒有找到。
孫傳庭死訊傳到西安,其夫人帶著全傢女眷投井自殺,小兒子孫世寧被一位老人收養。其長子孫世瑞入關後找到自己的弟弟,兩個孤兒在一個大雨天互相攙扶著走在街上。道路兩旁知道這是孫督師的兒子,無不流下眼淚。
孫傳庭是明代最後一個能打的將領,也是最後一個還有可能扭轉當時國內局面的人。孫傳庭一死,明朝再也沒有任何人能對付李自成。而對於孫傳庭的死,崇禎竟然認為是謠傳,因此不但不撫恤還要治他的罪。有這麼一位主子,這個王朝也就是真的氣數已盡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