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知章一生仕途順遂身居高位還能善終回鄉!“開掛”人生背後的秘密!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賀知章“開掛”人生背後的秘密!歡迎閱讀哦~
唐天寶二年,京都,長安城。
在四海的文人墨客都千辛萬苦,想要擠進京都長安的時候。
有一個老人卻與眾不同。
他滿頭的銀發,佝僂的身姿,寫瞭辭職信上書給皇帝,想要辭官回鄉。
皇帝猶豫瞭再三,看著他大病初愈後憔悴的面龐,終於點頭答應瞭他的辭呈,並在皇宮命太子為首,百官設宴,送別這位已經86歲的老人傢。
這個在長安呆瞭50多年,本該可以繼續身居高位,享榮華富貴,卻嚷嚷著要告老還鄉的老人傢,就是賀知章。

01 低調,官場仕途順利
低調是賀知章在官場上的標配。
賀知章36歲成為狀元,彼時的大唐方興未艾,朝廷內部正是風起雲湧的時刻。
從武則天登基開始,到唐玄宗李隆基繼位後的漫長時間裡,慢慢演化出的“擁武派”、“擁李派” “後宮派”,一直在進行著激烈的政治鬥爭。
而賀知章,卻低調的甘願做一個朝廷小透明,每天默默無聞的上班打卡、下班簽到、回傢吃飯。
一般來說,這樣的人很難混出頭。
事實也是如此,直到64歲,賀知章依然是一名負責祭祀的正七品小官。和狀元及第,萬眾矚目的前半生相比,其仕途實在是很讓人擔憂。
後來,唐玄宗繼位後,其他大臣都在政治鬥爭中倒下瞭,但賀知章不爭不搶的“低調”,讓他從開元十三年起得到瞭唐玄宗的青眼相加,一路升遷,最後當上瞭官居三品的太子帝師,工部侍郎。
他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態度,才可以在翻雲覆雨的官場上安然無恙,擁有一份別人艷羨不來的幸運。
這在當時朝廷中的所有文臣裡,都是非常罕見的。

02 詩狂,文化圈曠達不羈
在官場及其低調的他,在“文化圈”卻是另一種狀態,
李白曾說: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想必賀知章在聽到這句詩的時候,一定會哈哈大笑。
混跡唐朝的文化圈,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崇尚“瘋狂”的時代裡,而賀知章就是這些狂人中的一個。
賀知章自號“四明狂客”,史書記載他“性曠達,善談說”,年輕時就與張旭、包融、張若虛並稱“吳中四士”。
關於他狂的事跡很多,但大多都離不開“酒”。
賀知章嗜酒如命,在他的醉眼裡,落花似乎都帶上瞭醉意:“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顛。”
杜甫《飲中八仙歌》把他排於首位,說“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大意就是調侃賀知章,說他醉酒落井,還在井底酣睡。
說完瞭酒,下面我們要說的就是他因狂而產生的才。
關於他的才氣,就不得不提一下柳樹。
在中國古代,柳樹曾作為可詠之物,出現在瞭眾多文人墨客的詩作裡。
比如兩千多年前的《詩經》裡,就有“楊柳依依”這樣的句子瞭。
還有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王之渙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等。
寫柳樹的詩人很多,但最紅的,要數賀知章的《詠柳》,直到今天,小學課本上還會出現這首詩: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首兒童必背唐詩,也被大傢戲稱為“對小朋友最有影響力的詠柳唐詩”。

03 回傢,才是心安之處
俗話說:“樹高千丈不忘根,人若輝煌莫忘恩”。
盡管賀知章功成名就,卻始終沒有忘記父老鄉親,一直將思鄉之情深埋於心底。
86歲那年的一場大病,他感覺自己的人生已無多少時日瞭,“遊子歸故鄉”,賀知章想回傢瞭,所以他將還鄉提上瞭日程。
得到皇帝的允許後,他一刻也沒有遲疑,立即啟程歸鄉。
回到故鄉之後,看著熟悉而又陌生的一草一木,賀知章感情萬千,又寫出瞭一首傢喻戶曉的詩篇,道出瞭久別故鄉的心酸,這首詩就是《回鄉偶書其一》:
少小離傢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從詩中可以看出,剛踏上故土時的他,遇到一位正在村頭玩耍的兒童,孩子看著滿頭白發的賀知章,天真的問道:“老人傢,您是哪裡人啊,到我們村幹嘛?”
賀知章雖然客居他鄉50多年,青絲已變白發,但傢鄉話還是說的很溜。
八十六歲老人,看著故鄉的風景和舊人,內心和垂髫孩童的心一樣澄澈,一樣純真,一樣美麗。
回傢瞭,終於心有所安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