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的歷史影響巨大,為何唐朝還能撐那麼久?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唐朝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首先是經濟崩潰。在古代王朝中,一般這樣經濟就會崩潰:
一是遇到連續不斷的自然災害。古代是農業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靠天吃飯。如果出現連續不斷的自然災害,老百姓吃不起飯,必然會造反。這種情況,各個朝代末年都有,明朝末年這種現象尤其嚴重。
二是政府的苛捐雜稅繁多。
如果皇室要修建大型工程,或者是要窮兵黷武,必然苛捐雜稅繁多。同時,官員常常又借機搜刮老百姓,因此造成矛盾激化,老百姓當強盜或造反,也反過來破壞農業生產。比如秦末修萬裡長城,隋末征高麗等等。
其次是外交崩潰。
我這裡說的外交崩潰,主要說的邊關問題處理不好,地緣政治失衡,造成外族入侵。比如西晉末年,兩宋末年,明朝末年等等。

第三是政治崩潰。
在古代王朝社會中,政治崩潰說的是,由於宦官幹政、後宮幹政、外戚幹政、權臣轉正、藩王造反、諸侯造反等等問題,引起的王朝皇位不穩定,被替換的現象。這樣一種情況,也會引起王朝的更迭。比如王莽代漢、曹魏代漢、司馬代曹、武周代唐、北宋代周等等。
這三種崩潰對民間的影響,經濟崩潰排第一,外交崩潰排第二,政治崩潰排第三。
現在我們回過頭看看安史之亂以後的唐朝,這三方面的情況。
先說經濟方面。
安史之亂給唐朝造成瞭巨大的經濟損失。安史之亂前,唐朝有六千萬人,安史之亂後,唐朝隻剩下一千六百萬人,人口減量非常大,差不多到八成。不過,人口減量大,消費就相對較少。北方的人口大量南遷,而南方又是魚米之鄉,因此,戰亂平息後,隻需要幾年,糧食生產又可以上去。
再加上中晚唐的時候,剛好遇上地球氣候進入一個比較溫暖的時期,沒有遇到什麼天災人禍,因此,農民造反的不多。
還有,唐朝中晚期,皇帝非常弱,多次被朝臣宦官搞得灰頭土臉。不過這樣一來,朝廷裡各種搞事也很少。其實在古代農業社會,隻要朝廷不打擾老百姓,采用休養生息,老百姓就可以豐衣足食。

再說外交方面。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對邊關的控制能力嚴重減弱,尤其是西域地區,更是處於一種獨立的狀態,各自為政,唐朝無力控制。但這時候,又發生瞭另一種情況,就是吐蕃和大食崛起。吐蕃崛起後,不但攻擊唐朝,也攻擊西域。大食也從另一方面對西域發動進攻。這樣一來,西域又需要唐朝的支持,於是又和唐朝交好。從某種意義上說,西域在這時候,成為唐朝的一個緩沖地帶。盡管唐朝控制邊關能力比較弱,但周邊的少數民數也沒有出現契丹、女真、蒙古這樣的強勢民族,因此唐朝所受的威脅也不大。
最後說政治方面。
唐朝中晚期的政治非常亂,朝政腐敗,各種勢力輪番沖擊唐王朝。比如:宦官專政、藩鎮割據、朋黨之爭等等。但是,這些都是朝廷內部的傾軋,地方上老百姓並不覺得對他們有什麼影響。再加上朝中勢力雖然多,但互相牽制,誰也不能做大,因此相對來說,還保持瞭唐王朝皇室的穩定。
從以上三方面來看。安史之亂後唐朝各方面已經衰弱,但依然還能夠堅挺下來,延續差不多一個半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