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太監為什麼沒有出現幹政的現象 看看乾隆的表現就知道瞭
很多人都不瞭解清朝太監幹政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太監幹政,歷代就是個大問題。
比如說秦朝趙高,漢代張讓,大唐的高力士、李輔國等,到瞭明朝直接宦官專政,大傢都說,“天子與宦官共天下”,最後連天下都丟瞭。
神奇的是,清王朝好像從無宦官幹政。是為什麼呢?

其實,在滿清入關前,並不使用太監。但是後來他們為瞭融入中原傳統,就設置瞭太監。可是前車之鑒,他們對太監都是很狠的,看乾隆就知道瞭。
當時就是明朝太監為清軍開城門的,多爾袞定就明白瞭,定下規矩:太監不可以幹政,也不能在皇帝上朝的時候在一邊伺候。到瞭順治12年,還弄瞭個警示鐵牌掛在各個地方提醒說,“凡是擅權幹政、犯法納賄的太監,一律凌遲”。
康熙更嚴厲瞭,他說:“太監最為下賤,蟲蟻一般之人。”康熙在位太監不過700多人,相比起明朝兩萬人,那是很少瞭。

雍正時期,太監有2000多人,勢力逐漸抬頭,雍正帝也是比較縱容。
雍正當年奪嫡就是太監為他傳消息,幫助他奪得皇位的。雍正因此對太監們好很多。
乾隆不一樣,他非常狠。他把太監的姓氏全改成“趙、秦、高”來造成警示。

有一回乾隆看到一個太監的手碰到瞭官員的手,太監卻沒有道歉。乾隆就把太監總管喊來教訓瞭一回。規定太監見到官員居要行禮,讓路,否則人頭落地。
《清史稿·於敏中傳》:“乾隆二十三年,太監高雲從處磔刑。”也就是說高雲這個太監因為常常幫忙傳遞奏折,後來怕他幹政,就把他殺瞭。

乾隆有個筆記本,記錄的都是官員的表現個他的考察結果,很機密的,隻有他和負責記錄的太監知道。然而乾隆發現有幾個官員在值班的時候,沒事就討論起瞭乾隆這個筆記本。
這關於後來被人告發。乾隆下令徹查,發現那是因為高雲這個太監把消息泄露出去瞭,而且還有大學士於敏中、軍機大臣舒赫德等一眾高官,都找高雲打聽過這些事情,做瞭利益勾當。

於敏中還曾經給高雲的弟弟走過後門,送到海關那裡好吃好喝瞭,乾隆就被氣壞瞭。
於是於敏中、舒赫德、英廉等人都被罰得不要不要的;討論他筆記本的幾個關於被革職;一大批官員曾經直接或者間接給高雲走過後門的人也被革職;高雲直接被割肉離骨,斷肢體,再割斷咽喉。
此外,乾隆皇帝獎賞監督宦官的官員,曾經有一個九品的巡檢張若瀛。他就處罰瞭一個宦官,說他胡作非為。乾隆直接就給他升成瞭升到瞭五品官。

可是清朝後期,清朝沒落,皇帝業務能力也不怎麼樣,宦官勢力開始有抬頭趨勢。
大太監安德海各種阿諛奉承咸豐,很快就取得瞭他的信任。咸豐在熱河去世時,下密詔選定瞭繼承人的同時是要八王攝政的,但是安德海把這個密詔抖出來告訴瞭慈禧,導致“辛酉政變”,慈禧掌權。安德海成瞭慈禧的左膀右臂。
可是安德海他得到慈禧的允許出京,結果到山東,被巡撫丁寶楨給抓瞭,說他“違背祖制,私自出京”給他極刑品瞭。慈禧也沒辦法,祖訓不可違,她還要重賞丁寶楨。
再說大太監李蓮英,他好像很囂張,但是其實膽小得很。
李蓮英其實隻有貪財,但是他還是很本分的,經常偷偷去看望被軟禁的光緒帝,給他送各種被褥、衣物等等,光緒帝很感激他。
還有小太監寇連材,就是給慈禧梳頭的,甲午戰爭慘,他希望慈禧給光緒帝讓位,贖回臺灣,提瞭一堆政治建議。當然,他知道自己是一定會死的瞭。果不其然,慈禧看瞭奏折立馬把寇連材斬首示眾。
說到宦官幹預政事,其實有兩面性。在朝廷興盛的時候,宦官幹政就加速它的死亡。衰敗的時候采取下建議,王朝說不定還能在茍延殘喘一會兒。大傢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