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皇位可以兄終弟及 漢景帝劉啟為什麼不傳給弟弟劉武
很多人都不瞭漢景帝劉啟和劉武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古代的皇位傳承制度,一般都是父傳子,當然也有特殊情況。比如皇帝沒有兒子,那麼他去世後,一般就會由弟弟繼位,這就是所謂的“兄終弟及”。
兄終弟及的情況,並不限於皇帝死後沒有兒子,皇帝在世時,也可以指定自己的弟弟為繼承人。就比如宋太祖趙匡胤,他臨終前有兩個兒子已經成年,但他仍然選擇傳位給弟弟趙光義。
也就是說,隻要皇帝本人願意,就可以傳位給兄弟,並且不需向任何人交代,這是合法的。既然皇位可以兄終弟及,為何漢景帝劉啟,卻不願傳位給弟弟劉武呢?

我們先來瞭解一下,宋太祖為何要傳位給弟弟,而不是兒子呢?主要有三個原因:一、兄弟權重;二、母親遺願;三、兒子勢弱無才。雖然西漢要比宋朝早一千年左右,但漢景帝時期,也具備這幾個條件。
首先就是劉武在七國之亂時,發揮瞭很重要的作用。正是有瞭他的幫助,才給周亞夫爭取瞭時間,最終七國之亂才得以,在三個月左右時間平定。其次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後,由始至終都想他傳位給弟弟。最後漢景帝立儲時,兒子都還年幼,根本看不出誰有治國才能。
所以說,就算他冊立劉武為皇太弟,也是能夠讓人理解的,可他為何不願傳位給弟弟呢?

一、漢景帝有兒子
漢景帝與弟弟劉武是同母兄弟,從血緣上說,兩人應該手足情深,一開始也確實是這樣的。但生於皇傢,很多事身不由己,就算是親兄弟,也有可能反目成仇。
雖然這兩兄弟不至於反目成仇,但漢景帝自然更加偏向自己的兒子。前面說瞭,皇帝去世後,一般都傳位給兒子,沒有兒子才會考慮弟弟。就算有宋太祖的例子,但一來這是一千年之後的事情,二來這種情況屈指可數,甚至在西漢之前都沒有。
因此漢景帝在有兒子的情況下,完全沒有必要傳位給弟弟。那麼有人會說瞭,他的母親竇太後,一直希望他傳位給弟弟,漢景帝看在母親的份上,也可以考慮這件事啊。可正是因為這樣,漢景帝才不願傳位給弟弟。

二、竇太後偏心
都說“皇帝愛長子,百姓疼么兒”,可竇太後一直以來,都更加喜歡小兒子劉武。母親偏心弟弟,對漢景帝來說,本來心裡就有些不舒服瞭,如今母親還要求他傳位給弟弟,這更讓他無法接受。
雖說宋太祖的母親,也有這樣一個意願,但宋太祖傳位給弟弟,並不全是因為母親。而漢景帝本就沒打算傳位給弟弟,母親還這樣要求他,這讓漢景帝心裡很不平衡。

三、大臣不同意
有一次漢景帝設宴,喝到興起時,他忽然對弟弟劉武說道:
“千秋萬歲後傳於王。”
竇太後和劉武聽後都很開心,然而大臣竇嬰卻站出來說:
“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傳,此漢之約也。上何以得善傳梁王?”
竇嬰是竇太後堂兄的兒子,他說出此話後,漢景帝便不再提及此事,而竇太後卻因此記恨於他。沒多久,竇嬰就主動請辭,竇太後便開除瞭他進出宮門的名籍,逢年過節也不準他進宮朝見。
可見在西漢時,“兄終弟及”還是有前提條件的,就是必須在皇帝無子嗣的情況下。而漢景帝自己有兒子,按照規矩,劉武是當不瞭皇太弟的。就算漢景帝真的想,群臣也不會同意,況且漢景帝本來就不想。

四、館陶公主介入
館陶公主也是竇太後所生,是漢景帝和劉武的姐姐。但竇太後偏愛劉武,令館陶公主也很是嫉妒,所以她與劉啟關系更好。
漢景帝在廢掉太子劉榮後,太子一位空缺,竇太後便再次提出冊立劉武。當時館陶公主已經將自己的女兒,許給瞭漢景帝的兒子劉徹,因此她當然不會贊同此事。
於是館陶公主就天天在漢景帝面前,誇贊劉徹有多聰明多孝順。漢景帝一直比較聽姐姐的話,見自己有這樣一個優秀的兒子,幹嘛還要傳位給弟弟呢。於是很快,他就冊立劉徹為太子,並立劉徹生母王夫人為皇後。

綜上所述,不管在當時的制度之下,還是外界勢力的介入下,漢景帝都是不會傳位給弟弟的。就連他與劉武的手足之情,也因為皇權和母親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疏遠。
(參考文獻《漢書》《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