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牛奶的正確方法 不使營養成分流失

2017-01-07 11:01:25

  煮牛奶的正確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習慣性地將牛奶煮著喝,但是很多人煮牛奶的方法是不正確的,沒有很好的發揮牛奶的養生功效。下面教你煮牛奶的正確方法,包括煮牛奶的溫度以及煮牛奶的註意事項。

  1、煮牛奶的溫度

  煮牛奶溫度過低,無法達到消毒的目的;溫度過高、煮沸過久,則會破壞牛奶的營養成分。煮牛奶以60-70°為宜。用中火邊煮邊不停地溫和攪拌,註意觀察牛奶的變化,等出現第一兩個“氣泡”時,關火。這樣不僅能殺死細菌,還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瞭牛奶中的營養。

  2、大火快煮

  放在煤氣灶上加熱時,需選用大火快煮的方法,就跟炒青菜一樣,能夠鎖住其中的營養物質不流失。文火慢煮隻會讓牛奶中的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成分被破壞。

  3、煮牛奶時別加糖

  在加熱的條件下,牛奶中的氨基酸會與糖反應生成果糖基賴氨酸,該有害物質不易被人體消化,食用後會產生腸胃不適、嘔吐、腹瀉等癥狀,影響健康;此外還會損失牛奶和糖的部分營養。如果必須要加糖的話,應等到煮牛奶的鍋不燙手時再加。

  4、牛奶不能和豆漿同煮

  豆漿與牛奶都是營養價值較高的食品。有人認為,將豆漿和牛奶混合後煮後飲用,可以達到二者互補作用,而提高營養價值,並可同時吸收豆漿和牛奶的營養。這種想法實際上是錯誤的。因為豆漿和牛奶雖然都需要加熱煮沸飲用,但兩者成分不同,烹煮的要求也就不同。豆漿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能刺激胃腸和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這種成分需要在加熱100℃的環境中,經過數分鐘才能被破壞。否則,未經完全煮沸的豆漿,食後易引起中毒。而牛奶隻需低溫煮沸便可,若在持續高溫中煮沸,則牛奶中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會受到破壞,因而降低瞭牛奶的營養價值。(東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