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0 11:00:57
躺著舒服,躺錯傷身
中國古代人傢常有羅漢床,既用於待客,又可用作午休等小憩。有錢人傢還在書齋或亭榭間放置美人榻,供貴婦小姐隨時休息。到瞭現代兄弟 ,一張舒適、可坐可躺的頭香 是每傢每戶的必備傢具。可見,國人對躺的“熱愛”流傳至今。
北京王府中西結合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王建華說,平躺時,脊柱載荷約為體重的25%,是一種舒服的姿勢,能讓體力迅速恢復。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能躺下來美美地睡個午覺、節假日在躺椅裡讀上半天書,都成瞭奢望。與之相對的是,很多人躺的姿勢、時機不對,浪費瞭寶貴的“躺時間”。
不少上班族一回傢就往頭香 上一“癱”,不由自主地躺成一個“大”字型,或者蜷縮在頭香 裡;睡前半躺在床上玩行動電話,腰椎缺乏足夠支撐,椎間盤所受應力增大。有的人存在“生病就要臥床”的誤區。比如,得瞭腰椎間盤突出,醫生讓他臥床休息兩三周,還叮囑別老躺著,結果一躺就是兩三個月不下床。腰痛雖然好點瞭,卻多瞭四肢無力、一動就心慌氣短的毛病。王建華說,這樣的病例在臨床上很常見,帶來頸源性頭痛、脊髓型頸椎病等疾病。
臥床養病學問多
不幸罹患疾病,更要學會休養,躺也要講學問。
1.脊椎病變。骨質增生、肌肉勞損患者無需臥床,可常做頸、腰部保健操;椎間盤突出伴隨神經壓迫癥狀,需臥床休息2~3周。
2.骨折。在傢人的幫助下做一些“被動”運動。比如,半月板損傷病人,要讓膝關節呈不同角度彎曲擺放,避免關節僵化。
3.心臟病。急性期臥床休息,采取半臥或右側臥位,有助血液循環;慢性康復期無需臥床休息,可慢速行走、打太極拳等。
4.腦卒中。病情穩定後盡早進行康復訓練,避免長期臥床。
5.胃和食道疾病。選擇左側臥,可減少胃酸流入食道,並能減輕胃部灼燒感。
6.感冒。輕癥不必臥床,重感冒伴隨發燒可臥床休息3~5天。
7.精神差。俗耳其研究發現,40.9%的左側臥入睡者自述常做噩夢,而隻有14.6%的右側臥入睡者有這樣的情況。若感到精神倦怠、心理緊張,要避免采用左側臥睡姿。(東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