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7 23:00:41
一直以來,大傢對於故宮的話題極大關註。大傢都知道,故宮是從明朝到清朝,皇室的居住地,幾百年間這裡面發生瞭各種生死事件,因此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在故宮中即使有靈異事件似乎也是正常的事情。社會公眾對於有關故宮的各種靈異事件津津樂道、口口相傳,讓紫禁城平添神秘色彩。昨天,故宮官方首次就此進行公開回應:所謂“靈異事件”純屬子虛烏有。
所謂“靈異事件”純屬子虛烏有
稀奇古怪的恐怖故事往往以夜深人靜的紫禁城為背景,以人跡罕至的故宮非開放區域特別是傳說“陰氣”很重的西部區域為空間進行演繹。月黑風高,古宅深院,孤魂冤鬼,或泣或歌,飄然來去,聽來森然恐怖。
昨天,故宮官方首次就此進行公開回應:所謂“靈異事件”純屬子虛烏有。之所以被歪曲、演繹,是因為人們對此區域並不熟悉。伴隨此前一直塵封的西部區域的開放,非開放區域變為公共參觀空間,這些傳聞也將不攻自破。
故宮專傢介紹,歷代“故宮人”從來沒有在紫禁城中看到過、經歷過什麼靈異事件。廣為流傳的那些故事,都是人們在茶餘飯後道聽途說、添油加醋編造而成。隨著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開放區域的擴大,建院九十年來未曾整體開放過的諸多區域開始跟觀眾見面,由非開放區“變身”展覽陳設的公共空間,迎接每一位觀眾的到來。比如慈寧宮、壽康宮所在的外西路區域,作為“女性的世界”,充滿瞭各種各樣的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是各大影視劇常常會提及的一個區域。開放後,這個區域向觀眾揭開神秘的“面紗”,以精美的展覽陳設、雅致的庭院園林,呈現給大傢一個真實的、獨具特色的西部區域。
“好東西都去瞭臺灣”並不成立
寶蘊樓展覽中,一個貼滿封條的大紅木箱向人們展示著文物南遷的故事,上面寫著“古第一箱”。專傢介紹,這個木箱就是當年文物南遷過程中北返的實物。
常常有人問起:故宮博物院好東西都去瞭臺北嗎?故宮專傢介紹,實際上,抗日戰爭爆發後,為避戰火,1933年2月至5月間故宮博物院將13491箱文物分五批南運,暫存於上海,後轉藏於南京。當時,故宮博物院各庫藏品數以百萬計,大部分保存於原處未動,甚至有的整座庫房的文物藏品均未南遷。此外,各個陳列室須維持正常開放與參觀,保留瞭一定數量的展品。根據民國時期北平故宮博物院的多次清點,留存北平的文物藏品多達118.9萬餘件,更有數以百萬計的明清檔案,為參與南遷文物的20餘倍。
故宮專傢介紹,最初決定選擇文物精品,遷往上海儲藏。但是後來因時間緊迫,箱數又多,擇精品文物裝箱,事實上未能完全做到,而且裝箱人又是“二把刀”,文物知識有限,鬧瞭“留下真品,選走偽品”的笑話。
根據檔案記載,遷運至臺灣保存的故宮文物共計2972箱,占故宮博物院南遷文物總箱數13491箱的22%。這些文物遷臺後,臺北故宮先後進行瞭3次清點,數字增長較大,主要是204箱清宮檔案,由於計件方式的變化,由1954年的28920件增長為386862件。“好東西都去瞭臺灣的說法並不成立。”專傢表示。
首次展出毛澤東在故宮照片
本次新開放的展覽中,首次展出瞭一張毛澤東在故宮的照片。這徹底推翻瞭“毛澤東因為迷信思想從沒進過故宮”的說法。
根據老“故宮人”,時任故宮博物院保衛科科長的韓炳文先生回憶,毛主席不僅進過故宮,而且不止一次,一共有三次。而且他也曾從東華門城樓上信步走過,經東南部分城墻走到午門展廳觀看展覽,也就是10月10日觀眾可以走過的這一段區域。
第一次是1954年5月17日下午,毛主席身穿灰色的中山服,腳蹬佈鞋,手拿一根竹竿,從神武門進後,沿神武門內東馬道拾級而上,在城墻上走走停停、神情安閑,不時眺望遠處。
第二次是隔日下午即5月19日,毛主席第二次來到故宮。這一次,主席仍乘車進神武門,下車後即沿西馬道上城墻參觀。
毛主席第三次來到故宮是在5月20日下午四點多,這回是由羅瑞卿同志陪同,經午門東掖門進入故宮,徑直登上午門城樓,繼續觀看在樓內舉行的“全國出土文物展覽”。
揭秘壽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