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東征約發生於公元前11世紀,但是,你知道周公東征是怎麼發生的嗎?周公東征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周公為什麼要東征,揭公元前11世紀周公東征是怎麼發生的。
周公,原名姬旦,是周武王姬發之弟。
武王克商三年後,周武王病逝,其子姬誦即位,是為周成王,但是周成王當時年方13歲,由於周成王年幼,周公就輔助成王理政。
但是周武王的弟弟管叔管叔因企圖繼承王位,對周公旦攝政極為不滿,一方面,並煽動蔡叔和霍叔就散佈謠言,說周公要篡奪皇位,另一方面與紂王之子武庚糾合,竊取王位。聯絡一批殷商的貴族,並且煽動東夷幾個部落,聯合起兵清君側,史稱三監之亂。
周成王元年(約前1042年)秋季,聯合東方舊屬國奄(今山東曲阜舊城東)、蒲姑(又作薄姑,今山東博興東南)及徐夷、淮夷起兵反周。叛亂勢力遍及今河南、河北、山東、安徽等地。
對來自內外兩方面的敵對勢力,多方權衡,決定興師東征。周公東征就是在這個情況下發生的。
同時,周公力勸召公(周武王的弟弟)支持東征,在召公支持下,周公調動大軍,率軍東征。
在戰爭中,周公團結內部,采取軍事攻勢與政治爭取並舉的謀略,及先弱後強、各個破敵的作戰方略,首先以重兵沿武王伐紂路線,直取朝歌,擊潰武庚所部,攻占管叔、蔡叔治地,殺武庚、誅管叔、放逐蔡叔,貶霍叔為庶人。繼之進兵東南,采用先弱後強的方針,先攻徐、淮等九夷。經連續作戰,攻滅熊、盈族17國,遷殷民於洛邑(今河南洛陽)。最後才揮師北上攻奄,迫使奄國投降。隨之,蒲姑等國也相繼降服。
至此歷時三年的周公東征勝利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