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是誰?吳三桂為什麼引清兵入關

2016-08-17 23:09:55

  吳三桂是誰?吳三桂,集明清改朝換代諸矛盾於一身,反復無常:先由明入清,助清奪天下,功高震主;後反清自立,威震華夏。他不斷改寫歷史,最終自取滅亡。然而她與陳圓圓的愛情故事卻被人們傳誦,愛江山更愛美人。

  什麼是“清兵入關”

  清軍入關又稱入關戰爭,是指公元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中國東北以滿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政權清朝的軍隊在明朝將領吳三桂的帶引下大舉進入山海關內、攻占京師(今中國北京)開始成為統治中國的中央政府的歷史事件。

  廣義上是指1644年清軍入關後鎮壓農民軍、消滅南明諸政權等漢族反抗武裝的一系列由北至南的統一中國的戰爭。它標志著清朝在全中國統治的開始。

  對於清軍入關的性質,那種以“大一統”觀念來看待明清之際歷史,看待後金兼並女真各部以及清對明朝及南明的戰爭,認為“清進行的戰爭就是為中國統一的戰爭”的觀點,實際上是將漢族傳統觀念強加於滿族歷史,難現代標準栽量古代歷史,用後來結果倒套此前過程的結果,民族平等原則不是這樣貫徹的。

  為什麼吳三桂要引清兵入關呢?

  吳三桂是江蘇高郵人,憑借著多年的軍功得以不斷高升。當李自成向北京進發時,崇禎帝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命他放棄關外的寧遠城守備,入京“勤王”。 吳三桂接到命令之後,帶領關內外幾十萬軍民西向,可是他逡尋再三,猶豫不決,走得很慢。終於等到京師陷落、崇禎殉難的消息傳來,吳三桂遂調轉馬頭返回山海關。為瞭要保全其身為一個軍閥的既得利益,吳三桂不是歸降李自成,就是投靠清軍,這是他原本就舉棋不定的事。其實,舉棋不定的不隻是吳三桂,還有理自成,還有多爾袞。

  多爾袞搞不定的是怎麼打?畢竟山海關位於從東北進入華北的咽喉。正因為山海關居顯扼要,一向以來,清軍無法長驅直入,要打,隻有繞道蒙古過長城,以遊擊圍點的戰略南進。皇太極所謂:“取北京如伐大樹,先從兩邊砍,則大樹自仆。”不過,崇禎十六年仆倒的大樹是皇太極自己,他死在沈陽,幼子福臨即位,是為順治。對多爾袞來說,不隻是怎麼打,還有打誰的問題。此際,陜西流寇終於從居庸關長驅直入,一舉攻下北京。崇禎帝吊死在煤山,明朝滅亡。

  此前不多時,多爾袞剛接受瞭明降臣范文程的建議南向推進。當他率領十四萬大軍過遼河時,才知道李自成已於前一月攻占北京,明朝亡瞭。多爾袞轉念一想,並不認為他能夠從山海關西下,直迫京畿,所以也舉棋不定起來。為瞭整體的戰局著想,應該繞道蒙古、迅速出兵?還是保存實力、緩兵徐圖?這更是一個兩難。最後,另一個明降將洪承疇堅決主戰,且以為事不宜遲。多爾袞才決定:準備攻打北京。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