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 那些事 揭秘古代聯考 那些奇葩事

2016-08-17 23:15:17

  高考就是古代的科舉。厲害關於這樣的事情都不會有絕對的公平,但面對結果,仍會有考生不服氣。在古代,這種情況更不少,發生的奇葩事情也不會少。

  榜眼不服氣 肉搏成狀元

  北宋初年,王嗣中參加科舉考試,以第二名的成績中瞭進士。但王嗣中卻很不服氣,認為排在第一名的進士趙昌言不如自己,於是就向有關部門投訴。當時,考試名次雖然排出來瞭,但還沒宣佈狀元是誰,所以王嗣中就想爭一把,把這個狀元爭過來。此事反饋到瞭宋太祖趙匡胤那裡,趙匡胤沒經歷過這種事,就命人將王嗣中和趙昌言二人帶到殿上來,讓他們分別陳述理由。於是,二人就在大殿上吵瞭起來,各說各的理,誰也不服誰。

  趙匡胤心想:這樣吵下去,吵到天亮也吵不出結果啊!便對二人說:“你們別吵瞭,現在,你們二人以手相互搏鬥,誰勝瞭誰就是狀元!”

  眾人一聽,以為皇帝是在開玩笑呢,但王嗣中反應快,趁趙昌言還在發愣的時候,就抬手向趙昌言頭上打去。趙昌言是個禿頭,當時戴著帽子,王嗣中一打,一下子把他的帽子打掉瞭,露出瞭明晃晃的禿頂;王嗣中撿起趙昌言的帽子,向趙匡胤說:“陛下,臣勝瞭!”眾人見瞭,哈哈大笑起來,趙匡胤也大笑起來,宣佈說:“好吧,那就以王嗣中為狀元,趙昌言為榜眼吧!”

  惹惱皇帝 發配邊區

  王嗣中實在是很走運,但並不是人人都有這樣好的運氣。明永樂四年,莆田人陳實考中瞭進士,那一年的頭名狀元也是莆田人,叫林環。陳實這個人,心胸狹隘,嫉妒心強,十分自負,認為同鄉林環平時的成績和名聲遠不如自己,怎麼他就能當上狀元而我就沒當上呢?於是便上疏給皇帝,說這次選取狀元的結果不公平,應該存在暗箱操作情況,希望皇帝能明察。

  永樂帝朱棣接到舉報後,對這件事很重視,親自召見陳實當面詢問。陳實便向朱棣說:“陛下如果不相信我的才學在林環之上,可以任意出一百道題,我肯定都能答得上來。”朱棣見他如此自信,就讓有關人員草擬瞭一道百問策,自己親臨考場,命陳實和林環當面答題。他們二人答完後,朱棣看瞭一下,感覺答得都很有水平,難分上下,就沒有要更改狀元的表示;陳實依然不服,在朝堂之上與林環爭論,情急之下,陳實竟然大吵大鬧起來,此舉令朱棣大為不滿,當場降旨將陳實發配到邊遠地區戍邊。

  陳實到達流放地不久,就憋氣加窩火一命嗚呼瞭,他的兩個兒子也相繼喪命,其他親屬也受到連累。直到嘉靖年間,朝廷才不再追究。

  大風刮跑卷子 考生被除名

  科舉制度隻能使極少部分人改 變命運,多數人隻能落榜而歸。落榜的原因,成績不夠當然是主要的,但也有其他五花八門的影響因素,讓人大開眼界:正德十二年,有個叫劉淮的人參加科舉考試,這個人飽讀詩書,中舉應該沒什麼問題。可是,正當他在考場答卷時,忽然刮過來一陣風,把他的卷子刮跑瞭,卷子隨風飄飛,飛過瞭五鳳樓、落到瞭南禦河邊。卷子被找回來之後,負責錄取工作的楊閣老在卷子上批瞭 “不謹”兩個大字,劉淮因此便落榜瞭。楊閣老所批的“不謹”是什麼意思?按字面的理解,很可能是指責劉淮“不謹慎”,可是,卷子被風刮走的事純粹是偶然現象,再謹慎的人也不可能預測到,因為這個革除劉淮的功名,的確有些荒唐。

  幸運兒中的幸運兒

  科舉考試的競爭十分激烈,因此,能勝出者都是幸運兒;那麼,如果有人沒答完卷子卻依然勝出瞭,就應該是幸運兒中的幸運兒瞭!宋代有個叫劉之傑的人,就是“幸運兒中的幸運兒”。


  某一年,劉之傑參加科舉考試,策論題剛做瞭一道,肚子便疼痛難忍,隻好拿著沒答完的試卷往茅房跑。到瞭茅房後,他把試卷插在瞭茅房門上,打算等解手完畢之後再帶回考場繼續答題。但他解完手後,急匆匆地就往考場趕,忘瞭拿試卷這回事,等到瞭考場才想起來,回去找時,試卷早已不見蹤影,他隻好自認倒黴,認定自己這回是沒希望瞭。

  但幾天之後,他竟然發現自己中瞭進士,而且還名列前茅!他覺得此事蹊蹺,但一直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劉之傑後來官至制置史,有一回,他到某州視察工作,當地的官員接待他,在聊天時,那名官員說:“我與大人恰好同年登第,有一事正想告知大人。”劉之傑便問他是什麼事,那名官員屏退瞭左右,對劉之傑說:“當時我在考場上,也去上廁所,見到瞭您遺落的卷子,發現還欠第二、第三兩道大題沒做,就順便帶回瞭考場,替您把那兩道題答瞭,然後交給瞭考官……”劉之傑一聽,如夢方醒,連忙向那名官員表示感謝,說:“我一生官場仕宦,都是您所賜的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