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再起的典故是什麼?東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誰?

2016-08-20 21:54:00

  很多人總會把東山再起為口中的常話。這個成語好比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失敗後準備好重新拼搏。那麼關於東山再起的典故是什麼?下面中國小編將解析東山再起的典故。  

  東山再起的典故是什麼?

  史書《晉書•謝安傳》記載:謝安曾經辭官隱居在會稽郡上虞縣附近的東山,後又出山作瞭宰相。後來就用“東山再起”指再度任職。也比喻失敗後,恢復力量再幹。

  有一次,朝廷想讓謝安擔任佐著作郎(協助編修史書的官員),但他拒絕瞭,就寓居於會稽東山(今浙江上虞縣東南)。這裡風景優美,山明水秀。他和好朋友王羲之等人一起遊山玩水,作詩寫文,或打獵釣魚。後來,謝安的名聲越來越大,朝廷一再要他出來做官。

  謝安沒辦法,才在揚州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長宮)庚冰手下當瞭一個多月的官,便又告退回傢瞭。來揭秘吧據悉不久朝廷又派他擔任尚書郎(協助尚書辦事的官員),他還是不上任。出來做官,他也回信加以拒絕。因為他屢次違抗任命,朝廷降下罪來,終身不許他做官。謝安就隱居於東山。

  有一次,他來到臨安(令浙江杭州)山中,坐在石室內,面對深谷,悠然嘆息地說:“這裡距伯夷隱居的首陽山(今河南洛陽北)太遙遠瞭!”一天,他和孫綽等人坐上木船,到大海上去觀覽景色,小船離岸之後,越駛越遠,忽然刮起大風,海浪拍打著小船,顛簸不定,大傢都很害怕,有人就喊叫起來:“趕快回去吧!”謝安卻神色自若,穩坐船頭,口中不停地吟詠著詩句。

  船夫見謝安如此鎮定,心裡非常高興,並繼續劃船前進。風越刮越大,這時謝安才慢慢地間船夫:“你還往前劃,一會兒怎麼回去呀?”於是船夫才掉轉船頭,把船劃向岸邊。上岸以後,大傢都佩服謝安的膽量。

  謝安不肯出來做官,過著清閑的日子。當時在士大夫中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謝安不肯出山,叫平民百姓怎麼辦啊!”朋友們都勸他出來為國傢辦事。就這樣,謝安直到四十多歲,才走出東山,踏上仕途,到東晉朝廷裡做瞭官。後來人們就把謝安重新出來做官,稱為“東山再起”。

  謝安出山後不久,晉簡文帝就死瞭。大將軍桓溫聽說後,為瞭自己能當上皇帝,就率兵以祭祀之機,想除掉謝安和王坦之兩位大臣,搬掉這兩塊絆腳石。他進駐到建康(今江蘇南京市)城外的新亭,並在新亭埋下伏兵,派人去邀請謝安和王坦之,準備殺害他們。

  王坦之接到邀請,心裡十分害怕,就問計於謝安,謝安神色自若地說:“晉朝的存亡,在此一行。”他們一同來到新亭,會見桓溫,隻見室內外一派殺氣,王坦之嚇得汗流俠背,謝安坦然入席坐定,對桓溫說:“我聽說有道的諸侯,應該鎮守四方,你為什麼在幕後埋下伏兵呢?”

  桓溫見他的陰謀暴露出來,笑著辯解說:“這是為瞭自衛,不得不這樣!”結果,桓溫不但沒有對他們下毒手,也未敢奪取帝位,東晉由此避免瞭一場動亂。

  以上是中國歷史網收集關於東山再起的典故,想瞭解更多典故,敬請關註中國歷史網的文史百科頻道!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