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是中國民族的總稱,同時也是世界對中國民族的稱呼,自先秦時期開始,中國就以漢族自稱,中國人也以漢人自居。但是,你知道漢族是怎麼起源的呢?漢族這個稱呼又是如何來的嗎?漢族為何又叫漢族呢?中國人為何又要叫漢族?帶上這些疑問,中國的小編將一一為大傢揭曉。
漢族的起源:
漢族,是上古傳說炎帝(或神農氏)與黃帝(或軒轅氏)兩個部落的後裔。 “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雲:“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而漢族是在中國及海外華人占多數優勢的民族。
漢族是怎麼來的?漢族為何會叫漢族
自秦始皇掃六合之後,中國民族首次完成全國大一統,而秦朝滅亡之後,公元206年漢朝建立,漢朝建立之後,華夏的族稱仍然沿用。但原屬山東(崤山以東)六國之民,已同為秦朝“黔首”。
秦雖國祚短促,然而西域(包括今新疆)諸族、匈奴至漢代仍稱中原人為秦人。 而漢王朝從西漢到東漢,前後長達400多年,為漢朝之名兼華夏民族之名提供瞭歷史條件。另外,漢王朝國勢強盛,在對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稱漢朝的軍隊為“漢兵”,漢朝的使者為“漢使”,漢朝的人為“漢人”。
於是,在漢王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征朝鮮、服西南夷、收閩粵和南粵,與周邊少數民族進行空前頻繁的各種交往活動中,漢朝之名遂被他族稱呼為華夏民族之名。呂思勉說:“漢族之名,起於劉邦稱帝之後。” 呂振羽則說:“華族自前漢的武帝宣帝以後,便開始叫漢族。”總而言之,漢族之名自漢王朝始稱。
在歷史上,中國上古史學專傢許倬雲認為,華夏部落經殷商周秦等等原位處中原邊緣的夷人他者,在諸夏的基礎上建立瞭“中國”本部,於漢朝形成自稱為漢人的“文化共同體”。
漢族別稱“漢人”、“華人”,“唐人”、 “秦人”、 “桃花石” 等。到瞭近代以後“民族”一詞傳入中國,“漢族”便取代“漢人”成為這一族群的正式名稱。 “炎黃子孫”及“炎黃裔胄”皆曾被中國共產黨及中國國民黨用來做為“漢族”的代稱或另稱,現代則有龍的傳人等稱呼。
從此以後,無論中原華夏後裔怎麼改朝換代,人們都稱其子民為漢人,這就是漢民族的來歷。
所以綜上所知,中國漢民族的族稱,是在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傢形成、發展過程中確立的。而漢民族幾千年來,提倡以仁為中心,重視倫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體系形成的儒傢學說對漢族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推薦閱讀:
“姓”起源於什麼時候?揭中國“姓”的起源
九大姓氏的起源和秘密 你知道多少?
湯姓的起源是什麼?歷史上姓湯有哪些名人